1.综合题- (共3题)
材料一 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中国屡遭西方列强的欺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材料二 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
——东北民谣
(1)1840年至1901年,西方列强发动了哪四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什么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条约中的哪一条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材料二所说的“苦难十四年”指哪一场战争?该战争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4)面对侵略与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请你举出中国近代史上为国捐躯的两位英雄人物。
(5)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给你的最大感悟是什么?
(器物之路)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等人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又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1)材料中李鸿章等人于19世纪60年代掀起了什么运动?该运动提出什么口号?
(立宪之路)
材料二 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2)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请写出推动这场变革运动的领导人物。
(共和之路)
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孙中山先生将中国同盟会纲领阐发成什么思想?在该思想的指导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哪场革命?
(思想解放)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4)材料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以此为口号,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革命之路)
材料五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5)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今年是该事件爆发多少周年?
材料一:《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材料二:1927年8月,……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同年9月……***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农村革命根据地……
——人教版八上教材
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
材料四: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这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俘日伪军4万多人,拔掉据点近3000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摘编自《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材料五:对这一军事行动,美国人杰克•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中,以目击者的身份写到:“我阅历过多次战争,却从未见过比共产党这次和以后强渡黄河更为高明出色的军事行动。”对这一战略部署,***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1)材料一中“1921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指的是哪一事件?该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2)材料二中8月的起义发生在哪个城市?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叫什么名称?
(3)材料三中“大渡桥横铁索寒”是指红军长征途中的什么事?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长征途中召开的哪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确定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5)材料四中的”这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八路军这一名称出现在那一时期?
(6)材料五中,美国人杰克•贝尔登和***两个人都生动地描述了解放战争时期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选择题- (共39题)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
D.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
①《鸦片战争》
②《末代皇帝》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 | B.④②①③ | C.①③④② | D.④③②① |
A.在一度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 B.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
C.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D.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A.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
B.中华民国成立 |
C.中共“一大”的召开 |
D.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结束 |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
A.郑成功 |
B.林则徐 |
C.关天培 |
D.邓世昌 |
A. 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漩涡 B.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 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D.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A.终结了中国的封建制度,但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继续祸国殃民 |
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
C.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来被袁世凯取代 |
D.明确了反帝宗旨,但帝国主义仍然疯狂侵略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
A.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B.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C.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 D.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
A.9月3日12月13日 |
B.8月15日12月20日 |
C.9月13日12月3日 |
D.9月2日12月15日 |
A.开启思想解放的大门——新文化运动 |
B.我眼中的延安——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 |
C.中国社会转型的开端——鸦片战争 |
D.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
A.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
C.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
D.中国人民在没有外来援助的情况下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
A.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 B.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
C.进行了正面战场抵抗 | D.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
为了帮助升入初中的新同学正确而全面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充分发掘潜能,树立自我新形象,实现生命的价值,某校《校园周报》的“心理咨询”栏目记者对本校的七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采访活动,下面是该记者在采访中的一些具体情景。请你结合这些采访情景,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采访情景一:认识自我
七年级(1)班的路小梅同学,十分注重自己的穿着打扮和发型,经常在课堂上掏出小镜子,对着自己的容貌欣赏,致使在课堂上精力不集中,影响听课效果,学习成绩也并不理想。老师多次找她谈心,要求她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她却不以为然。
采访情景二:发掘潜能
七年级(2)班的鲁宁同学,学习成绩一般,体育成绩也不突出,在文艺方面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他曾多次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但始终没有成功。他因此陷入困惑之中,认为自己的天赋不如他人,无法改变自己。
为了帮助升入初中的新同学正确而全面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充分发掘潜能,树立自我新形象,实现生命的价值,某校《校园周报》的“心理咨询”栏目记者对本校的七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采访活动,下面是该记者在采访中的一些具体情景。请你结合这些采访情景,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采访情景一:认识自我
七年级(1)班的路小梅同学,十分注重自己的穿着打扮和发型,经常在课堂上掏出小镜子,对着自己的容貌欣赏,致使在课堂上精力不集中,影响听课效果,学习成绩也并不理想。老师多次找她谈心,要求她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她却不以为然。
采访情景二:发掘潜能
七年级(2)班的鲁宁同学,学习成绩一般,体育成绩也不突出,在文艺方面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他曾多次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但始终没有成功。他因此陷入困惑之中,认为自己的天赋不如他人,无法改变自己。
A.3万多人 |
B.10多万人 |
C.30多万人 |
D.300多万人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3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