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历史学家指出:“……(此次)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今年是该事件爆发多少周年?
(2)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学生斗争的两种方式分别是什么?
(3)学生的行为体现了怎样的精神?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弘扬这种精神?
(4)结合所学和材料二,说一说新文化运动与此次运动的关系?
(5)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新文化运动中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封建正统思想——孔孟之道,你认为我们今天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材料一:
时间 | 5月大事记 |
4日 | 北京大学等学校三千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前集会,举行游行示威,遭到军警镇压 |
5日 | 学生请校方出面救人。警察总监答曰:无权释放 |
8日 | 总统要求审判学生,整顿学风 |
9日 | 蔡元培辞去北京大学校长之职 |
10日 | 32名学生受审 |
13日 | 北京各大专学校校长同时上交辞呈 |
14日 | 政府命令武力镇压学生活动 |
19日 | 北京所有大专学校的学生拒绝上课 |
20日 | 全市所有的中学也开始罢课 |
材料二历史学家指出:“……(此次)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今年是该事件爆发多少周年?
(2)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学生斗争的两种方式分别是什么?
(3)学生的行为体现了怎样的精神?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弘扬这种精神?
(4)结合所学和材料二,说一说新文化运动与此次运动的关系?
(5)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新文化运动中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封建正统思想——孔孟之道,你认为我们今天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选择题- (共23题)
2.
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
D.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
3.
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
C.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5.
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大概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济中心江南一带都乱了,……
把清朝的元气消耗得很厉害,导致国力衰减。此材料说明艾尔曼
把清朝的元气消耗得很厉害,导致国力衰减。此材料说明艾尔曼
A.否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
B.认为太平天国导致了清朝的灭亡 |
C.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不大 |
D.颂扬太平天国是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
7.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的对应不准确的是( )
A.1919-1927年——开天辟地,实现共和 |
B.1927-1937年——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
C.1937-1945年——统一战线,团结抗战 |
D.1945-1949年——国共对峙,战略决战 |
10.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划线的字注音。
mì | qī | cù | fù |
静{#blank#}1{#/blank#} | {#blank#}2{#/blank#}斜 | 花团锦{#blank#}3{#/blank#} | 翻来{#blank#}4{#/blank#}去 |
{#blank#}5{#/blank#} | {#blank#}6{#/blank#} | {#blank#}7{#/blank#} | {#blank#}8{#/blank#} |
应和 | 着落 | 咄咄逼人 | 人迹罕至 |
1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划线的字注音。
mì | qī | cù | fù |
静{#blank#}1{#/blank#} | {#blank#}2{#/blank#}斜 | 花团锦{#blank#}3{#/blank#} | 翻来{#blank#}4{#/blank#}去 |
{#blank#}5{#/blank#} | {#blank#}6{#/blank#} | {#blank#}7{#/blank#} | {#blank#}8{#/blank#} |
应和 | 着落 | 咄咄逼人 | 人迹罕至 |
13.
20世纪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为时代新声。歌词唱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词中的“旧邦新造”是指
A.维新法令的颁布 B. 中华民国的成立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A.维新法令的颁布 B. 中华民国的成立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4.
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
15.
某中学计划暑期组织学生游学,计划之一是“重走长征路”,请你为学校选择最合适的游学路线
A.上海—瑞金—武汉—吴起镇 | B.上海—遵义—西安—吴起镇 |
C.瑞金—武汉—西安—会宁 | D.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 |
16.
2016年7月,一位老者动情地写下:“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九十五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红旗漫卷映河山。”这首词赞颂的历史事件是( )
A. 五四运动爆发 B. 中国共产党诞生
C. 黄埔军校创建 D.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A. 五四运动爆发 B. 中国共产党诞生
C. 黄埔军校创建 D.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7.
“***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能体现***“灵活性”的是()
A. 发动武昌起义
B. 领导南昌起义
C. 发动秋收起义
D. 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A. 发动武昌起义
B. 领导南昌起义
C. 发动秋收起义
D. 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9.
***曾在一篇文章中说:“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全国性反攻”开始的主要标志是
A. 发动辽沈战役
B. 发动渡江战役
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 解放南京
A. 发动辽沈战役
B. 发动渡江战役
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 解放南京
22.
1915年,吴老太爷从浙江绍兴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 )
A.西式洋楼里,穿着高开叉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陪洋人吃西餐 |
B.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汽车穿梭于南京路口 |
C.《申报》刊登了身着中山装的男士照片 |
D.拖着长辫的男人正在用欧元购买“洋油”和“洋布”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