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五十中学西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552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8

1.综合题(共3题)

1.
五十中西校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晚清的经济变化”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开埠通商】
材料一: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因条约而陆续开放的商埠积久增多,其趋势向由沿海入长江,由下游而上游并逐步进入内地腹地。这些埠口,在中国封闭的社会体系上戳开了大大小小的窟窿。外国资本主义的东西因之而源源不断地涌入、渗开。这是一种既富于贪婪的侵略性又充满进取精神和生命力的东西。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中国近代最早的商埠开放是哪一条约规定的?结合所学知识,近代商埠开放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新兴城市】
1843年至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2072万增加到2351万,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高至6%。近代城市的数目在增加。河北的唐山,河南的焦作,湖北的大冶,江西的萍乡,台湾的基隆等地,正是洋务派在那里采新法开矿,才发展为近代城市。
(2)依据材料概括我国近代城市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出现此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工业发展】

(3)图1与图2所示的近代企业创办的地点是在______________;图3近代企业的创办人是_____________。
(4)材料图片反映的这批近代企业的建立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图历史

(1)结合所学回答图1、图2反映的外国侵略者进攻北京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图片历史

(2)图4、图5分别反映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回答,图3所示的虎门销烟有什么重要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概括一个恰当的主题。
3.
近代先进中国人不断变革自己,推动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内容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材料一反映的内容措施有何积极的影响?
材料二: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病源所在的是严复。……严复就物竞天择弱肉强食,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原理,阐发救亡的论证。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2)严复维新救亡的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其阐述这一思想的代表作是什么?严复的这一理论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
材料三:对西方文化的服膺,强烈的民族情感,加上职业革命家的传奇生涯,使孙中山的目光远比同时代人敏锐和高远。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指导纲领是什么?请你列举孙中山在这一纲领指导的革命实践两例?

2.判断题(共1题)

4.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1859年洪仁玕制定的《天朝田亩制度》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
改正:
(2)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
改正:
(3)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中国兴中会,这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改正:
(4)以白话文运动为开端的辛亥革命,对传播新思想、繁荣文学创作,推广国民教育起了重要作用。( )
改正:

3.选择题(共20题)

5.
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6.
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主要是因为两次战争(  )
A.对中国的危害相同B.都是英国发动的
C.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D.性质和起因相同
7.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  )
A.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漩涡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8.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把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人物是( )
A.邓世昌B.李鸿章
C.魏源D.林则徐
9.
下表是小明同学在历史课堂上自主学习时整理的学习笔记,笔记中缺少了标题,请你加上一个标题是(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10.
历史老师展示一幅历史图片。观察下图所示机构的名称是(   )
A.海军衙门B.总理衙门
C.军机处D.内阁
11.
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哪些是史实,哪些是结论。下列史实与结论搭配正确的是(  )
A.AB.BC.CD.D
12.
《时局图》生动形象的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现象。此图描写哪一条约签订后的情境(   )
A.《虎门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3.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目的与前几次列强侵华战争相比,主要不同在于(   )
A.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B.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C.获取在中国的特权
D.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14.
恩格斯曾高度评价镇江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行为。他说:“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恩格斯评价的镇江军民反侵略斗争发生在(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
近代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攫取在华利益。其中《马关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的不平等条约相比,最显著的不同点是
A.赔款的数额
B.割地的面积
C.开放的口岸
D.开设工厂的特权
16.
1898年光绪帝按维新派的意图,发布一系列变法法令。以下内容最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愿望的是(   )
A.裁撤冗员B.开办新式学堂C.训练新式军队D.发展农工商
17.
下图是民国十五年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颁发的毕业证书。该毕业证书颁发的具体时间是(   )
A.公元1912年
B.公元1915年
C.公元1927年
D.公元1926年
18.
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关键时期。北洋政府统治中国的开始标志是(   )
A.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B.二次革命的爆发
C.袁世凯复辟帝制D.护国运动爆发
19.
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十余年来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B.日本不断进攻中国
C.袁世凯老奸巨猾D.孙中山继续革命
20.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B.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
C.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D.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化偏向
21.
有人写诗歌赞颂到:“红楼首义承民怨,荆楚勋功解沸扬”与诗句相关的事件是(   )
A.武昌起义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林则徐虎门销烟D.邓世昌黄海撞日舰
22.
面对鸦片战争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李鸿章在19世纪70年代提出了“外须和戎,内需变法”的主张,这里的“变法”是指()
A.洋务运动B.百日维新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23.
辛亥革命后,译著《平民政治》更名为《共和政治》,《国粹学报》改名为《共和杂志》后畅销不衰。这 主要反映了当时( )
A.书籍报刊出现更名热潮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宣传共和报刊大量创办D.封建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24.
从1840年到1919年,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历经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思想)层面。下列最能体现观念层面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4.填空题(共2题)

25.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梦想是有起点的。
(1)1851年金田起义标志着 运动的爆发。
(2)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进行的 ,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3)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26.
文献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魏源编著的系统介绍世界各国地理历史和科技发展状况的著作是
(2)1912年孙中山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是
(3)《狂人日记》提出打倒吃人的礼教。该作品的作者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20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