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材料一:英国是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到19世纪中叶,它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它的工业产品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畅销;英国在西欧列强中拥有的殖民地最多……有“日不落帝国”之称。可以说,这时期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市场”的原因。材料二:俄国在十五世纪、十六世纪、十七世纪也是个落伍的国家,所以那时在西洋的大舞台上,几乎没有俄国的地位。可是在十七世纪末,正当我们的康熙年间,俄国幸而出了一个大彼得,他以专制皇帝的至尊,变名改姓,微服西欧去学造船,学炼钢。后来他又请了许多西欧的技术家到俄国去,帮助他搞维新。那时许多的俄国人反対他,尤其是首都莫斯科的国粹党。他不顾一切,奋斗到底,甚至迁都到一个偏僻的,但是滨海的涅瓦河旁,因为他想靠海就容易与近代文化发源地的西欧往来。俄国的近代化基础是大彼得立的,他是俄罗斯民族大英雄之一,所以今日的斯大林还推崇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俄国社会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分析彼得大帝改革的历史背景。为什么说:“俄国的近代化基础是大彼得立的”?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次改革的作用?其主要是废除了哪一制度?材料四:美国宣布独立的时候,奴隶制在全部13个州都是合法的。到1804年,至少北方各州都已经开始着手废除奴隶制。1858年,林肯宣称“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状态”……。
他(林肯)拥护联合,拥护美国的长久和平。他反对奴隶制,但他把奴隶制看作是次要问题。他的主要目的是美国不应当被分裂成显然不同而相互倾轧的两个部分。因此在漫长的四年斗争中,他始终坚持一个不动摇的信念、一个坚定的意志。
——韦尔斯《世界史纲)
(3)材料二中“半奴隶半自由状态指的是什么?林肯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不能照抄原文)写出“四年斗争”所指的历史事件。材料二“美国黑船压境的傲慢和强势,凸现出幕府的软弱无能,来自外部的压力终于演变为内部变革的动力。……年轻的天皇所要领导的,是一个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的日本。”
——摘编自《大国崛起》
(4)面对内忧外患,年轻的天皇进行了一次改革,将日本变成了一个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这次改革的名称和性质是什么?日本这次改革的影响是什么?(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以上材料给我们哪些启示?
材料一:13、14世纪,租地农场的出现,富裕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城市中,随着手工工场规模扩大,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了市民阶级法律地位和政治权利。
(1)结合材料一回答:13、14世纪以来,农村和城市在生产经营方式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怎样新变化?材料二: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一定的发展,新兴市民阶级地位的提高,以及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孕育出佛罗伦萨人崭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些是文艺复习源于意大利的基本条件。
﹣﹣齐世荣《文艺复兴及其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
材料三:如下图

(2)材料二中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哪个国家?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精神是什么?材料三所示作品,其创作者分别是谁?
材料四:所谓“全球联系”,系指15世纪以后出现的,以欧洲人为主导的跨越国家、民族、文化和社会形态界限的很多接触与互动,全球联系的建立,造成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规模空前的交换……
——摘自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3)材料四中的“全球联系”指哪一历史事件最早进行“全球联系”的是哪两个国家?材料五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位与图一现象有关的航海家。写出图二反映出的历史事件。请结合图一、图二,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5)经过上述探究,请你分析影响早期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因素。
材料一: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的法律条款来自英国的哪部法律文件?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该法律条款是如何限制王权的(不得摘抄原文)?该法律文件最终使英国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统治?
材料二:读下图

(2)上图所示的政治制度开始于美国哪一部文献的制定?该文献确立的国家政体和遵循的原则各是什么?
材料三:在思考“拿破仑究竟给俄国和世界带来什么”时,从政治、文化和理念的层面,而非战争的层面,揭示出拿破仑最为珍贵的价值:“他为俄罗斯人民/指出了崇高的使命,/给世界以永恒的自由,/是他放逐生涯的遗赠。”(普希金)指责亚历山大一世:“无声的禁锢是他给世界的馈赠”。现实的困苦让普希金将逝去的拿破仑再次当成对抗专制的救世主。
——普希金《拿破仑》(注:创作于1821年拿破仑离世之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普希金创作这首诗时俄国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他可能依据哪些史实赞美拿破仑“给世界以永恒的自由”?材料四:“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并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摘自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4)材料四“”部分的内容来自哪部文献?其中“统治阶级“指的是哪个阶级?它的发表具有什么历史意义?(5)纵观上述材料,你从近现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得到哪些感悟与认识?
2.选择题- (共25题)

A.封建制度的覆灭 | B.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
C.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 D.历史上著名的战役 |
A.棉纺织业的兴起 | B.工场经济的发展 |
C.机器工厂的景象 | D.庄园生活的惬意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 B.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
C.欧洲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 | D.欧洲知道了欧洲以外的世界 |
A.苏格兰人民爆发反抗国王的起义 | B.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
C.议会议员猛烈抨击国王独断专权 | D.国王召集议会要求增加政府税收 |
A.农民群众的党组织 | B.农民阶级的政权 |
C.工人群众的党组织 | D.无产阶级的政权 |
A.领导殖民地人民勇于抗争 | B.只有资产阶级革命精神 |
C.领导国家取得独立 | D.对国家的建立贡献突出 |
A.三角贸易的互利性 |
B.原始积累的重要性 |
C.商品贸易的普遍性 |
D.殖民活动的原始性 |
A.颁布《人权宣言》,成为当今很多国家民法典的参照蓝本 |
B.制定1791年宪法,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
C.处死路易十六,引发了全国城乡的暴动,法国大革命开始 |
D.颁布《拿破仑法典》,是第—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文献 |
A.主要在艺术领域成果突出 | B.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目的 |
C.让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 D.推动欧洲科学文化思想的繁荣 |
A.革命中没有出现暴力斗争 |
B.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
C.革命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 |
D.革命对于推动工业革命的作用 |
A.经济基础 |
B.阶级基础 |
C.实践基础 |
D.理论来源 |
①英国殖民统治——印度民族大起义
②葡萄牙殖民统治——玻利瓦尔领导独立运动
③1861年农奴制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④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A.改变了生产方式 |
B.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 |
C.改变了传统家庭结构 |
D.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
A.改革前两国都遭到西方侵略 |
B.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
C.改革都注重教育,提倡“文明开化” |
D.改革后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

A.甲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
B.乙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
C.甲线是对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
D.乙线是对棉纺织厂エ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困是第二次王业革命 |
A.自始至终采取全盘西化的策略 | B.彻底根除了封建制度的残余 |
C.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 | D.使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道路 |
①摆脱了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
②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③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④结束了分裂,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A.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④ |

A.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 B.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 |
C.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 D.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
A.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
B.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
C.华盛顿参与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 |
D.斯大林在苏联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 |

A.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
B.都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独立和解放 |
C.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 |
D.都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做出贡献 |
A.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 |
C.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
D.使俄国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 |
A.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西方经济的发展 |
B.掠夺殖民地为西方经济发展提供了空间 |
C.殖民掠夺是西方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 |
D.资产阶级文明的发展具有双重性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