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材料一 1842年,魏源完成林则徐的嘱托,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魏源在该书序言中写道:“是书何以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1)依据材料一,说出魏源编撰《海国图志》的背景事件和编著目的。材料二

(2)运用上述资料,完成下表。
资料序号 | 论证的观点 |
①、 | 观点一:洋务运动传播西学,培养军事和科技人才。 |
②、④ | 观点二: |
| 观点三:洋务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弊端。 |
材料三
《时务报》 |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 梁启超 | 《民报》 | “三民主义” |
孙中山 | “师夷长技以自强” | 京师同文馆 | 武昌起义 | 李鸿章 |
(3)阅读材料三,围绕“探索强国御侮之道”的某个方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的选择应与主题保持逻辑上的一致性。示例用过的主题不能再用。
(示例)
主题:自强求富维护清朝统治
关键词:李鸿章、“师夷长技以自强”、京师同文馆
材料一“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
——慈溪一带流传的民歌
(1)材料一中“红头军”指的是哪次农民运动?材料二义和团原称义和拳,是长期流行于山东、直隶(约今河北)等地的许多民间秘密结社中的一种。……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表明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者。
(2)依据材料二,分析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并列举义和团反抗外国侵略者的一例史实。材料三 英雄楷模传后世

(3)请就他们的英雄事迹拟写2~3句解说词。
材料一“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
(1)材料一中“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后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是什么?材料二

(2)材料二事件发生在哪一次侵华战争中?为什么说圆明园被毁是人类文明的一次浩劫?
材料三 《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开放口岸对比
《南京条约》 | 《马关条约》 |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
(3)从地理方位来看,《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开放口岸的变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4)材料四中“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是哪次战争之后的结果?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下面是八(1)班的同学以“向先进中国人学习”为主题进行的探究活动,请你也来参与。
任务一(走近历史人物)
(1)下面是同学们归纳的“孙中山事迹”,请在空白处填写正确答案。
筹建革命团体/政党 | 兴中会——时间:1894年 地点:檀香山 性质: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
时间:1905年成立①______ _____ 地点:日本东京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
宣传革命思想 | 刊物:《民报》 |
指导思想:② | |
领导辛亥革命 | 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 1912年元旦,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就任临时大总统。颁布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结果 |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历史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2)下面的历史人物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请为他们找出对应的重大事件。(填序号)
①李鸿章 ②康有为 ③张之洞 ④梁启超 ⑤曾国藩
洋务运动:_________________
戊戌变法: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评述历史人物)
(3)选择以上一位历史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在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
材料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4)根据材料,请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中国近代化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2.选择题- (共25题)
①太平军多次打败“洋枪队”
②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③洋务派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
④列强可以在通商口岸建工厂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A.记录了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劫掠 | B.此通讯写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 |
C.指出了英法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 | D.分析了八国联军侵华造成的影响 |
A.“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
B.“治国之道,在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
C.“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
D.“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 |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①该起义发生在中国农历辛亥年
②起义的主要力量是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
③孙中山直接领导了这次起义
④清军败逃,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A.太平天国运动 | B.义和团运动 | C.反割台运动 | D.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
A.《天朝田亩制度》 |
B.《洪秀全传》 |
C.《太平天国兴亡史》 |
D.《义和团运动研究论文集》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
B.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
C.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 |
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A.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 |
C.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
D.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 B.改变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
C.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 |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