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戛洒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期末模拟考试(12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540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4

1.综合题(共4题)

1.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列强通过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近代史还是一部抗争的历史,面对侵略和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以上三幅图片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分别与哪三次侵华战争相关?
(2)请分别说出这些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材料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3)材料二中的挽联是为了悼念谁写的?
材料三:鸦片战争结束不到十年,一场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起义爆发了。它建立起与清廷对峙的政权,前后持续14年之久,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
——摘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帷幕落下没多久,中国又掀起了一场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风暴——义和团运动。英国人赫德评价道:“这是一个纯粹爱国主义的自发自愿的运动......”
——摘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4)材料三中“这场农民起义”指什么运动? 根据材料四概述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2.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 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借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他们所领导的运动对我国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采取怎样的正确态度?
(4)回首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你有何感悟?
3.
***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认真阅读以下诗词: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摘自人教版《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诗词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途中,中国共产党在贵州召开了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2)材料二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解放战争时期哪次重要战役?
(3)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材料三: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发生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怎样的结果?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内容,请你说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并举出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3)材料三中的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谁?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提出这一主张的出发点是什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4)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百年的国耻,战争胜利是在哪一年?

2.选择题(共20题)

5.
“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此场景应出现于以下哪一历史事件中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黄海大战
D.义和团运动
6.
在中国近代史上,某不平等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极大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该条约是(   )
A.《马关条约》B.《北京条约》C.《南京条约》D.《瑷珲条约》
7.
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实际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公平的经济制度,也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是近代民主革命的一个科学的政治纲领。你认为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它建立在落后的自然经济基础上
B.他主张平均社会财富,实际上没有可行性
C.它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生活思想
D.只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它就会变为现实
8.
清末民初平民教育家陈荣衮的白话教材《妇孺三字书》中写道:“到咸丰……第十年,英法国,打京城。圆明园,放火烧。”从中可知,火烧圆明园的刽子手是
A.英美盟军B.反法联军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
9.
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工具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中俄《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0.
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历史功绩是(    )
A.开启了近代化进程B.促进了文学的繁荣
C.推动了教育的发展D.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1.
中山装,是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服装。它的衣袖上有三个扣子,据说是代表着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不包括(  )
A.民族主义B.民生主义C.民权主义D.社会主义
12.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   )
A.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B.康有为、张之洞、孙中山
C.曾国藩、梁启超、林则徐D.李鸿章、康有为、洪秀全
13.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加重。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发动了一次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该运动是(  )
A.禁烟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国民革命
14.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兴中会的成立B.公车上书
C.光绪帝颁布“明 定国是”诏书D.戊戌政变
15.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政府曾经颁布了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律文献,它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共同纲领》
16.
班上同学准备实地考察红军长征中“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召开地点,应该去(   )
A.南昌B.遵义C.井冈山D.吴起镇
17.
“有北京大学等十三校,学生三千余名,手持白旗,陆续到天安门前齐聚,议定列队游行。先至东交民巷西口,经使馆巡捕拦阻,遂至交通总长曹汝霖住宅,持砖乱掷,执木殴人,兵警拦阻,均置不理……经当场拿获滋事学生多名送交法庭讯办……”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公车上书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西安事变
18.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五四运动的爆发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D.中华民国的成立
19.
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   )
A.实行“兵谏”,逼蒋抗日B.发动政变,取而代之
C.要求与日本进行“和谈”D.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20.
下列属于全民族全面抗战开始的历史事件是(   )
A.卢沟桥事变B.南京大屠杀C.台儿庄战役D.辽沈战役
21.
1947 年7月—9月,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转战陕北歼强敌B.千里跃进大别山
C.齐心合力战淮海D.百万雄师过大江
22.
冼星海被周恩来誉为“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他的代表作是
A.《义勇军进行曲》B.《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C.《毕业歌》D.《黄河大合唱》
23.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彻底的反帝爱国斗争胜利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24.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灭……”此民谣出现的时间是(   )
A.辛亥革命后B.鸦片战争后C.新中国成立后D.改革开放后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