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540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2

1.综合题(共4题)

1.
1902年,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家院落内,一位祖籍香港岛、1842年移居台湾、1895年又移居北京东交民巷,一年前被驱逐到此的历尽苦难的75岁老人,在给儿孙讲述自己60年来的经历。老人说自己这60年来的颠沛流离,跟几个不平等条约有关。
请你想一想:
(1)老人一生流离失所,受尽苦难可能与哪几个不平等条约中的哪项内容有关?
(2)这几个不平等条约分别对近代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
(3)近代中国与帝国主义列强交锋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据英人傅兰雅记载,1871~1880年的10年间,仅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翻译的西书就有98种,235册,译成未刊之书45种,140余册,尚有13种未全部译完,其数量远超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翻译西书之总和。
材料三: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建之事”。
(1)图一图二分别是洋务派创办的哪一类型的近代企业?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还进行了哪些重大探索活动?
(2)读材料二,概括洋务运动给中国带来的新变化。
(3)读材料三,概括轮船招商局在经济方面起到的作用。
(4)洋务运动最终失败的标志是什么?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5年12月25日,蔡锷等人在昆明宣布云南独立,组织讨袁护国军。“誓与民国同生死,誓与四万万同胞共生死,拥护共和,反对帝制。”
材料二 “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过此共和之福,非共和之罪也,执共和国政之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专制之手段也。”
——1917年孙中山广州演讲
材料三 “民国初期若干年(注:指1926年前)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
——《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蔡锷等人组织讨袁护国军的原因是什么?这场战争的名称是什么?
(2)为什么孙中山认为“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过此共和之福”?他把共和的敌人指向了谁?
(3)《全球通史》称民国初期若干年是最糟糕的时期之一,主要历史依据是什么?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
——梁启超
材料二: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人民网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为实现材料一中“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在思想上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从材料二中找出辛亥革命取得了什么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性质是什么?指导思想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救治中国的“黑暗”,陈独秀提倡什么新思想?这场运动有什么局限性?
(4)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历史作用上有什么相同点?

2.判断题(共5题)

5.
186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烧毁了圆明园。
6.
《南京条约》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位于最南边的是广州。 (  )
7.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
8.
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9.
戊戌变法后,中国开始出现近代新式学堂。(    )

3.选择题(共12题)

10.
“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此场景应出现于以下哪一历史事件中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黄海大战
D.义和团运动
11.
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共同目的是
A.救亡图存
B.巩固清朝统治
C.向西方学习
D.发展资本主义
12.
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一首歌谣“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此歌谣反映出:
A.清军向太平军反扑B.天京事变造成悲剧
C.太平天国北伐失败D.太平军西征失利
13.
20世纪初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中国,那(哪)一点,我还有分(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作者说这番话主要是由于
A.《南京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
14.
中日《马关条约》是自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来,对中国造成严重危害的不平等条约之一。前者内容与后者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允许列强在中国
A.开埠通商B.索取赔款C.割占土地D.开设工厂
15.
在中国近代史上,我国受尽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其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法国B.日本C.俄国D.英国
16.
义和团运动发展成反帝斗争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深
B.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C.贫苦农民富有斗争精神
D.贪官恶霸横行乡里
17.
《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分配土地的原则是
A.按照加入太平天国军队的先后分配B.按照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
C.按照太平天国内部职务的高低分配D.按照战争中的功劳大小分配
18.
下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一双大手把一根烟枪折为两段。此雕塑是为了纪念在这里发生的一次轰轰烈烈的反对外国毒品走私的运动。这一雕塑应该建在()
A.厦门B.虎门C.澳门D.江门
19.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材料描述的是
A.金田起义B.安庆起义C.黄花岗起义D.武昌起义
20.
中华民国17年,南京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生前大力提倡的“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规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A.民本主义思想B.民生主义思想C.民权主义思想D.民族主义思想
21.
鲁讯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到“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其中“民国六年”指的是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8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判断题:(5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