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材料二 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器物探索之路有何意义?
(2)材料二“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材料三“革命”有何历史贡献?
(3)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4)综合上述材料,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材料二 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器物探索之路有何意义?
(2)材料二“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材料三“革命”有何历史贡献?
(3)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4)综合上述材料,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
材料一:八年抗战,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当此国难严重、民族生死存亡之时,在团结御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指出:中日两国有着2000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也有50年不幸的历史,日本军国主义发动
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开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中日关系的不断改善和发展,这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列举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两次侵华事变的名称。
(2)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团结协作,共同抗日。列举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的著名战役及指挥者。(各列举一例)
(3)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结束,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如何理解中日关系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指出:中日两国有着2000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也有50年不幸的历史,日本军国主义发动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列举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两次侵华事变的名称。
(2)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团结协作,共同抗日。列举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的著名战役及指挥者。(各列举一例)
(3)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结束,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如何理解中日关系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2.选择题- (共23题)
7.
1900年一位日本记者目睹了侵略军入侵北京并进行疯狂烧杀抢劫后写下了这段话:“北京之惨状,已臻其极。前门外大栅栏及东交民巷西什库等处,只是残砖破壁……独各国之兵士,恃威横行……惨风凄雨,流血斑地,尸骨委于鹰犬,万骨枯而何人凭吊。”这段令人惨不忍睹的描写记录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D.七七事变 |
8.
“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真受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这首顺口溜便于我们记忆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0.
2018年是戊戌变法发生的120周年.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史实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变法发生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前 | B.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
C.变法的主要领导人是李鸿章 | D.变法因光绪帝的镇压而失败 |
14.
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
15.
“是你拉着我的手,在村口的大树旁,一同告别了咱娘,踏上北伐的战场。”这是一首描写国共关系的网络诗歌,诗歌中国共两党这次合作的目的是( )
A.推翻清朝统治 | B.同北洋军阀抢夺地盘 |
C.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 D.共同抗日,赶走日本强盗 |
16.
“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这个伟大的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 B.南昌起义 | C.秋收起义 | D.井冈山会师 |
17.
下图是小明在遵义考察一处革命遗址时拍摄的照片.如果让你选择一个与这幅照片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的主题词,下列哪项最准确( )


A.开天辟地 党的诞生 | B.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
C.革命圣地 延安精神 | D.抗战胜利 举国欢庆 |
18.
95年前,一群青年学生发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怒吼,掀起了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 B.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
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19.
下列作品中直接反映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事件的是( )
A.“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
B.“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 |
C.“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 |
D.“三军过后尽开颜” |
21.
1940年8月,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破袭战,给日军以极大震撼。日军把这场战役称为“挖心战”,这场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 B.台儿庄战役 | C.百团大战 | D.武汉会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