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也是中国人民抗争史,还是一部学习西方的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农民阶级的反抗)
(1)下图是八年级某同学制作的历史发展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该运动的名称、主要领导人以及运动中颁布的文件。

(地主阶级的抗争)
材料二:那时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边疆,西北形势严峻,东南警报频传,清政府内部发生了激烈争论。直隶总督李鸿章强调东南海防重要,主张放弃西北塞防。陕甘总督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力主收复新疆。
——2006版人教社八上《中国历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时为了应对严峻的边疆形势,清政府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海防和塞防?
材料三:“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摘编自《中国近代通史》
(3)材料三提到的企业反映了洋务派哪一口号的主张?跟据材料三概括洋务运动取得的成效?
(资产阶级的探索)
材料四:梁启超认为,“我支那(中国)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政治上“大梦唤醒”的具体表现及其主要领导人。
材料五:“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5)分别写出表格中A、B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或者重要文献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材料五概括辛亥革命的主要影响?
(农民阶级的反抗)
(1)下图是八年级某同学制作的历史发展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该运动的名称、主要领导人以及运动中颁布的文件。

(地主阶级的抗争)
材料二:那时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边疆,西北形势严峻,东南警报频传,清政府内部发生了激烈争论。直隶总督李鸿章强调东南海防重要,主张放弃西北塞防。陕甘总督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力主收复新疆。
——2006版人教社八上《中国历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时为了应对严峻的边疆形势,清政府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海防和塞防?
材料三:“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摘编自《中国近代通史》
(3)材料三提到的企业反映了洋务派哪一口号的主张?跟据材料三概括洋务运动取得的成效?
(资产阶级的探索)
材料四:梁启超认为,“我支那(中国)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政治上“大梦唤醒”的具体表现及其主要领导人。
材料五:“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5)分别写出表格中A、B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或者重要文献名称。
时间 | 事件 |
1911年10月10日 | _______A________ |
1912年元旦 |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 |
1912年2月12日 | 宣统帝下诏退位 |
1912年3月11日 | 颁布《_______B_________》 |
A: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材料五概括辛亥革命的主要影响?
2.
实践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无法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其中转折的时间是1921年

——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1)根据所学知识,分别写出近代中国降到谷底和开始转折的标志性事件。
材料二: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归还在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取的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等合理要求,但被英、法、美等列强无理拒绝。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判断,哪一事件的发生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说出该事件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材料三:五四爱国运动时,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中国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也越来越多,出现了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到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促使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1920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地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2006版八上《中国历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有哪些(不得全部照抄材料)?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一:“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其中转折的时间是1921年

——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1)根据所学知识,分别写出近代中国降到谷底和开始转折的标志性事件。
材料二: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归还在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取的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等合理要求,但被英、法、美等列强无理拒绝。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判断,哪一事件的发生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说出该事件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材料三:五四爱国运动时,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中国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也越来越多,出现了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到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促使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1920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地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2006版八上《中国历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有哪些(不得全部照抄材料)?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重要意义?
3.
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1)《南京条约》的签订与哪一场战争有关?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发动战争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了耻辱的印记。”

(2)材料二中所谓的“绅士”指的是谁?除此战争外,中国近代史上还有哪一场战争使得北京沦陷?

材料四:“俄国从北方,英国从西方,法国从南方,日本从东方,虎视耽耽,时刻准备扑向中国,中国处于他们的包围之中,岌岌可危;其它还有十几个国家磨牙涎舌,跟随四国的后面,也想分些残羹剩饭。”
——强学会序(1895年8月)
(3)材料三、四反映了中国社会面临怎样的状况?这种状况出现在哪一场战争之后?
材料五:“第六款上谕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
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第八款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
(4)材料五出自于近代的哪一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条约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1)《南京条约》的签订与哪一场战争有关?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发动战争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了耻辱的印记。”

(2)材料二中所谓的“绅士”指的是谁?除此战争外,中国近代史上还有哪一场战争使得北京沦陷?

材料四:“俄国从北方,英国从西方,法国从南方,日本从东方,虎视耽耽,时刻准备扑向中国,中国处于他们的包围之中,岌岌可危;其它还有十几个国家磨牙涎舌,跟随四国的后面,也想分些残羹剩饭。”
——强学会序(1895年8月)
(3)材料三、四反映了中国社会面临怎样的状况?这种状况出现在哪一场战争之后?
材料五:“第六款上谕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
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第八款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
(4)材料五出自于近代的哪一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条约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2.选择题- (共25题)
7.
条约规定:“画押之日,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凡有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贸易,均照经准各条所开各口章程比例,画一无别。”由此可见,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天津条约》 |
D.《瑷珲条约》 |
8.
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
D.辛亥革命进攻武昌 |
9.
1841年林则徐有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最能证明林则徐预言的是
A.逼迫清政府焙偿白银4.5亿两 |
B.攻占北京减.火烧圆明园 |
C.割占中国领土150多片平方千米 |
D.割占辽东半岛,索银二亿两 |
11.
“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是1905年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中的一首诗。下列太平天国的史实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金田起义
②永安封王
③天京事变
④天京陷落
①金田起义
②永安封王
③天京事变
④天京陷落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②③ | C.①③②④ | D.②①③④ |
12.
(题文)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下列关于发生在南京的历史事件中,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此签订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此宣告成立
③兴中会在此成立
④孙中山、袁世凯都曾在此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①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此签订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此宣告成立
③兴中会在此成立
④孙中山、袁世凯都曾在此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A.①②③④ |
B.①② |
C.①③④ |
D.①④ |
13.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以上三个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是()
A.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 |
B.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
C.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 |
D.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14.
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定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A.关天培 | B.林则徐 |
C.左宗棠 | D.邓世昌 |
15.
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之所以如此悲愤伤感是因为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
C.戊戌变法失败使得维新派痛心疾首 |
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17.
孙中山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主要是因为
A.它是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 |
B.它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
C.它是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的武装起义 |
D.它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进程 |
18.
20世纪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为时代新声。歌曲唱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歌词中的“旧邦新造”是指
A.维新法令的颁布 |
B.中华民国的成立 |
C.袁世凯复辟帝制 |
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
20.
“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定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的都督,并派兵南下。为此孙中山和黄兴等发起了( )
A.黄花岗起义 | B.武昌起义 | C.二次革命 | D.护国运动 |
21.
1866年,京师同文馆开设了“算学”馆,学员兼学医学、机器制造、西洋史地和万国公法等科。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洋务运动的兴起 | B.辛亥革命的爆发 |
C.科举制度的废除 | D.百日维新的推行 |
23.
“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