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寻中国近代化足迹,书民族精神魂华章。
(举步维艰)

(1)组图描述的是哪一史事?试用一句话说说它的历史作用。
(柳暗花明)

材料一: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师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3)结合所学列举两项图中人物参加的主要革命活动?请用一句话评价他?
(4)如表格中人物领导了一场什么文化运动?写出其指导思想。说说这场运动的意义。
(5)综上体现了中国近代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举步维艰)

(1)组图描述的是哪一史事?试用一句话说说它的历史作用。
(柳暗花明)

材料一: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师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明定国是”诏书
(2)材料一是由哪位皇帝颁布的诏书?由此展开了什么事件?(3)结合所学列举两项图中人物参加的主要革命活动?请用一句话评价他?
陈独秀 | 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1917年初,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
蔡元培 | 1916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采用“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办学 |
(4)如表格中人物领导了一场什么文化运动?写出其指导思想。说说这场运动的意义。
(5)综上体现了中国近代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2.
中国近代历史留给我们的沉重感受就是屈辱。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撕裂的国土)
材料《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设立在南京静海寺,陈列馆分为 “硝烟北移,寇入长江”“娟和议约,丧权辱国”“沧桑百年,毋忘国耻”三个部分,陈列图片、史料、照片、实物173件,还陈列我国1842年至1949年期间被迫签订的1050多个不平等条约。
(1)《南京条约》中,中国哪一领土被割让?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通过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同领土最多的是哪个国家? 1899年,美同提出的什么侵华政策加剧了中国的国耻?
(哭泣的遗迹)

(3)图片控诉了哪些国家的罪行?
(屈辱的数字)

(4)表格中的赔款出自哪一条约?表格中的屠杀与哪个国家有关?
(5)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遭受屈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撕裂的国土)
材料《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设立在南京静海寺,陈列馆分为 “硝烟北移,寇入长江”“娟和议约,丧权辱国”“沧桑百年,毋忘国耻”三个部分,陈列图片、史料、照片、实物173件,还陈列我国1842年至1949年期间被迫签订的1050多个不平等条约。
(1)《南京条约》中,中国哪一领土被割让?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通过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同领土最多的是哪个国家? 1899年,美同提出的什么侵华政策加剧了中国的国耻?
(哭泣的遗迹)

(3)图片控诉了哪些国家的罪行?
(屈辱的数字)

(4)表格中的赔款出自哪一条约?表格中的屠杀与哪个国家有关?
(5)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遭受屈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选择题- (共30题)
3.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这是孙中山在《讨袁檄文》表达对此“民贼”的态度。请问孙中山后来采取什么措施来“以拯吾民。”
A.护国战争 |
B.武昌起义 |
C.二次革命 |
D.护法运动 |
5.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与“柳”分别是指
A.花: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柳:赶走西方列强 |
B.花:绞杀义和团;柳:镇压维新运动 |
C.花:仿效西方政治制度;柳:维护清朝统治 |
D.花:富国强兵;柳: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 |
6.
“北地终招八国兵,金城坐被联军毁。拳民思想一朝熄,又换奴颜事洋鬼。”诗句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包括
①火烧圆明园
②义和团运动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辛丑条约》的签订
①火烧圆明园
②义和团运动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辛丑条约》的签订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8.
革命斗士陈天华在《猛回头》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叙述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A.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
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
9.
小华同学在图书馆读到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中的段文字:“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他据此判断康有为主张
A.实行洋务运动 |
B.推行维新变法 |
C.进行暴力革命 |
D.开展新文化运动 |
11.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历史事件与孙中山有直接关系的是
①成立兴中会
②参与创办机关刊物《民报》
③任武昌起义总指挥
④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①成立兴中会
②参与创办机关刊物《民报》
③任武昌起义总指挥
④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6.
“英国不但在本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且也要求外国实行这个政策……英国统治集团不惜发动侵略战争打开外国的大门。”英国发动的首次打开中国大门的侵略战争是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7.
在中国古文中没有第三人称的女性代词。提倡白话文以后,刘半农勇于破旧立新,以一句话为例,创造了“她”字——她说:“他来了,诚然很好;不过我们总要等她。”“她”字的创造反映了
A.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 |
B.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度 |
C.辛亥革命传播民主共和 |
D.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 |
18.
清末某官员说:“战争骇人地向毫无准备的我们袭来,李鸿章所吹嘘的舰队、要塞、枪炮和人力,都已证明非一般所期待的那样厉害。”这里的“战争”指(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9.
某举人在光绪二十七年(注:光绪元年为1875年)的日记中写道:“朝廷俯从和议,而输与洋夷金四百五十兆。山西起派八百万金,吾邑派十五万金。材料中的“洋夷”指
A.英国殖民者 |
B.英法联军 |
C.日本侵略者 |
D.八国联军 |
20.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深入,甲午中日战争是个分界线,之前列强的侵华方式主要是“贸易+特权”,之后则变为了“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甲午战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
C.《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
23.
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有了新进展,发现了一枚刻有“云中白鹤”的印章,专家认为该印章是致远舰管带的私人物品。该印章的主人是( )
A.刘步蟾 | B.林永升 | C.邓世昌 | D.丁汝昌 |
25.
今年是鸦片战争爆发170周年,学校开展爱国主义电影观摩周活动,有以下四部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同学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
①《孙中山》
②《鸦片战争》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①《孙中山》
②《鸦片战争》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① |
C.③④②① |
D.④②①③ |
26.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取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 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 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 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 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
A. 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 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 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 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
27.
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今年又是戊戌年,追忆一百二十年前的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它们的共同点有
A.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
B.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
29.
如果以“追寻共和足迹”为主题出一期板报,请在下列内容中选取可用素材并按顺序排列( )
①中国同盟会成立 ②公车上书 ③中华民国成立
④武昌起义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①中国同盟会成立 ②公车上书 ③中华民国成立
④武昌起义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A.①④⑤③ |
B.②④③⑤ |
C.①④③⑤ |
D.②①④③ |
30.
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身败名裂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他们的意图是
A.吸取经验进行革命 |
B.仿效日本变法强国 |
C.维新变法推翻淸朝 |
D.学习西方抵御侵略 |
31.
有学者指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的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潮头已经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这一阵波潮”是指
A.袁世凯独裁 |
B.北伐战争爆发 |
C.新文化运动 |
D.黄埔军校创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3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