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1840~1901年的60余年间,中国屡遭西方列强欺凌,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有民族英雄“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也有民族英雄“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
材料三: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迹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温家宝2007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问题一:材料一中的三幅图分别代表了近代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战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问题二:下列条款内容都是材料一中的战争后签订的,请和图片对应:
①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②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③赔款2100万银元 ④增开重庆等地为通商口岸
⑤开放广州、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⑥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图1: 图2:
图3:
问题三:面对民族耻辱,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抗争。请列举出与材料二中诗句一致的两件典型事件。这些抗争起到了什么共同作用?
问题四:这些侵华战争的最终结果都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结合材料三分析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有什么启示?
材料一:

材料二: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有民族英雄“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也有民族英雄“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
材料三: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迹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温家宝2007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问题一:材料一中的三幅图分别代表了近代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战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问题二:下列条款内容都是材料一中的战争后签订的,请和图片对应:
①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②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③赔款2100万银元 ④增开重庆等地为通商口岸
⑤开放广州、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⑥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图1: 图2:
图3:
问题三:面对民族耻辱,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抗争。请列举出与材料二中诗句一致的两件典型事件。这些抗争起到了什么共同作用?
问题四:这些侵华战争的最终结果都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结合材料三分析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有什么启示?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这一词语本身出自儒家经典著作,在19世纪60年代,用来指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
在这一点上,中国的领导者这时已准备超越军事范畴,广泛地将铁路、轮船航线、机械工厂和应用科学包括在内。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
这一“自治”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材料: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这一词语本身出自儒家经典著作,在19世纪60年代,用来指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
在这一点上,中国的领导者这时已准备超越军事范畴,广泛地将铁路、轮船航线、机械工厂和应用科学包括在内。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
这一“自治”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选择题- (共32题)
4.
新文化运动前期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 |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 |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
6.
有专家说:“条约中有三项规定对中国的危害最大——核定关税、领事裁判权和最惠国待遇。中国人同意这些条款部分是出于权宜之计,部分是由于不懂国际法和国家主权概念。”“这些条款”出自 ( )
A.《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虎门条约》 | B.《望厦条约》 |
C.《黄埔条约》 | D.《马关条约》 |
7.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足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其突出体现了 ( )
A.彻底的反封建思想 | B.绝对的平均主义思想 |
C.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 D.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
8.
义和团“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而安于社稷,佑民于农夫而护村坊。”对上述材料的表述有错误的是( )
A.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发起的 | B.义和团斗争矛头指向清政府 |
C.义和团运动具有爱国性质 | D.义和团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
9.
1840年,英国政府借口“保护通商”,发动侵华战争。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A.加强军队建设,实现富国强兵 |
B.抗击外来侵略,保护传统经济 |
C.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
D.大力发展教育,维护传统文化 |
11.
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它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下图)。关于这场战争的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战争期间是我国近代丧失领土最多的时期 |
C.在这场战争中,民族英雄邓世昌为国捐躯 |
D.清政府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原住中国居民迁出 |
14.
在我国近代的反侵略抗争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与下表中爱国将领英勇事迹相关的战争是( )
姓名 | 籍贯 | 官职 | 阵亡地点 |
邓世昌 | 广东番禺 | 副将加提督衔 | 黄海大东沟 |
李仁党 | 湖南桂阳 | 副将加总兵衔 | 辽宁盖平 |
杨用霖 | 福建闽县 | 副将 | 山东刘公岛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5.
下面是革命老人张三晚年回忆1919年5月4日所看到的情景,其中有误的是( )
A.北京大学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 |
B.他看到一些学生演讲时慷慨陈词 |
C.有个学生给盲人解释“还我青岛”的意思 |
D.有个学生发给群众小旗帜,写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16.
利用关键词进行记忆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我们可以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这四部分内容的关键词概括为( )
A.师夷长技 民主共和 君主立宪 自由平等 |
B.变法图强 师夷长技 民主共和 自由平等 |
C.自强求富 变法图强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
D.师夷长技 三民主义 君主立宪 民主科学 |
17.
奕䜣在1861年的一个奏折中说,要抵抗外国的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下列各选项,洋务派在“求富”的旗号下创办的民用工业包括( )
①轮船招商局
②福州船政局
③汉阳铁厂
④开平矿务局
①轮船招商局
②福州船政局
③汉阳铁厂
④开平矿务局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8.
把李鸿章看成是一个彻底的卖国贼,这多少是一种带有道德情感色彩的批判。他仍有值得肯定之处,因为他是中国近代化的开拓者。下列能够反映李鸿章是近代化的开拓者的史实是( )
A.1872年创办轮船招商局 | B.1895年代表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
C.1866年创办福州船政局 | D.1901年与11国签署《辛丑条约》 |
20.
在课本剧《孙中山》的排练现场,扮演孙中山的同学应说的台词是( )
A.“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
B.“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
C.“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
D.“兼容并包,学术自由” |
25.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变革进入思想文化的深层领域,标榜“纲常名教”、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旧文化受到猛烈冲击。材料评述的是( )
A.洋务运动的影响 | B.维新变法的后果 |
C.辛亥革命的作用 | D.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
26.
1916年5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 )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 B.主张宣传马克思主义 |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 D.抨击儒家传统伦理道德 |
27.
“为了救国,我愿洒了我的血。但是今天每一个人的牺牲,将有千百人站起来继续进行维新的工作。”这一慷慨陈词反映的是 ( )
A.洋务派“师夷长技”的主张 | B.谭嗣同誓死推行维新变法的决心 |
C.陈独秀“民主”“科学”的思想 | D.邓世昌勇撞“吉野”号的气概 |
31.
1919年6月,中国某城市有六七万工人参加罢工。罢工工人说:“我们当前所进行的运动,乃是世界史上一件最为惊人的运动。这是一个全民的运动,不是任何武力所能压制得了的”。该城市是 ( )
A.北京 | B.上海 | C.广州 | D.天津 |
32.
下列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四副对联,其中反映五四运动取得一定胜利的是( )
A.学生含冤,定卜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 |
B.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
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
D.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
33.
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的满腔热情书写着永不退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正是这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这群青年揭开了一个什么时代( )
A.资产阶级革命 | B.社会主义革命 |
C.民主主义革命 | D.新民主主义革命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3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