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云南省泸西县逸圃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536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4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二 这场战争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列强联军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到1901年腐败的清政府在这场战争中又战败了,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哪一条约?是在哪场战争中签订的?
(2)材料二所示内容反映的是哪场列强侵华战争?这场战争中签订了什么条约?
(3)材料二所反映的这场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专制主义和至尊的帝王被人们唾弃,而民主、共和变成人人争贴的时髦标签。革命高潮带来人们心理上的变化,甚至发生过普通公民自荐当总统的新鲜真实的事例。
——王文泉《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理论、旧政治。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1)材料一中李鸿章为什么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是“纸糊的老虎”?
(2)材料二反映了这场革命使中国发生了什么剧变?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运动给中国人民的思想带来什么重大影响?
(4)以上三则材料反映出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共同主题?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表现这一主题的?
3.
在图文中捕捉历史,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三,你联想到的是近代中国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该事件爆发于哪一年?
(2)该事件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
(3)图四与近代中国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有关,这一大事是什么?“开天辟地”的大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4)观察图三、图四,你能说出它们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内在关系吗?

2.简答题(共1题)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回答: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写出这场战争的起止时间?
(2)这场战争中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什么条约?写出其中的任意三项内容?
(3)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3.选择题(共24题)

5.
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护国运动
②“二次革命”
③宋教仁案
④袁世凯称帝
A.④②①③B.④②③①C.③②④①D.②④①③
6.
近代以来,中国皇宫文物大量流失到西方国家,这一现象首先出现于
A.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7.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是
A.旧式农民战争的局限性B.拜上帝教不符合中国国情
C.在军事策略上屡犯错误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8.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
②变法维新
③民主共和
④民主与科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9.
恩格斯说到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法国
10.
“从香港和五口(五处通商口岸)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材料描述的是
A.鸦片输入的危害
B.《马关条约》的后果
C.中国边疆的危机
D.《南京条约》的影响
11.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的武力进犯大多得逞,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于强大B.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
C.清政府战和不定,妥协退让D.清朝军队武器装备落后,操练不勤
12.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 虎门销烟 B. 炮轰广州城    C. 鸦片战争 D. 三元里抗英
13.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因毒品引发了一场战争(参看下图),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4.

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A(﹣3,0),B(2,5)两点.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B(2,3).


15.
太平天国运动建立与清朝对峙的政权是
A.金田起义爆发
B.定都天京
C.永安建制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6.
一个外国人在征得清政府允许后,在苏州开办了一家工厂。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17.甲、乙两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2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都是8.5环,方差分别是:S2=3,S2=2.5,则射击成绩较稳定的是{#blank#}1{#/blank#}(填“甲”或“乙”).
18.甲、乙两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2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都是8.5环,方差分别是:S2=3,S2=2.5,则射击成绩较稳定的是{#blank#}1{#/blank#}(填“甲”或“乙”).
19.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这反映出义和团的主要斗争目标是(  )
A. 清政府 B.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C. 资产阶级 D. 汉族地主武装
20.
揭开了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  )
A.公车上书B.开办学堂C.组织学会D.颁布“明定国是”
21.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反对(  )
A.独裁专制B.迷信盲从C.旧道德D.旧文学
22.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
A.封建军阀垮台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逆历史潮流必将受到惩罚
C.资产阶级共和制度适合中国
D.帝国主义在华寻找代理人的政策破产
23.
对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评价准确的是
A.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
24.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这是1915年底一篇宣言中的内容,发表此宣言的是( )
A.梁启超B.黄兴C.孙中山D.蔡锷
25.
1913年3月20日22时45分,宋教仁被杀手刺杀于上海火车站,经过调查杀害宋教仁的幕后黑手竟然是袁世凯。“宋教仁案”从本质上反映了(  )
A.权力之争B.美日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D.共和与专制的矛盾
26.
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弹之细巧,器械之鲜明……实非中国所能及。”材料反映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 ( )
A.民主思想B.政治制度C.军事技术D.风俗习惯
27.
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本,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维新变法,最重要的是()
A.培养人才B.开办学校
C.废除科举D.改变政制
28.
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人物是( )
A. 蔡元培 B. 陈独秀 C. 李大钊 D. 鲁迅

4.单选题(共1题)

29.
(题文)《天朝田亩制度》对太平天国的革命斗争起到的最大作用是
A.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B.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C.实现了平均分配产品
D.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简答题:(1道)

    选择题:(24道)

    单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