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近代以来,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抗争探索,并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
材料一:1862年5月10日,英法军队以军舰大炮打败太平军,占领了宁波港。5月16日,夏福礼给普鲁斯的报告说:“……结果打败了太平军,并把他们赶出城。就在太平军撤离宁波的那天晚上,我们立刻把满清官员送去衙门复职,并把宁波正式移交给他们。”
材料二:124年前,披着文明的皮而带着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公然摘下文明的面具,暴露野蛮的真面目,挑起了一场侵华战争,毁灭了清朝的强国梦想。
材料三:他们预料“中国市场的远景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所以他们企图通过修约来扩大侵略的目的。当修约交涉失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就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1859年夏,英国和法国公使借口到北京换约,各率一支舰队到大沽口……清军爱国官兵奋勇还击,重创英法舰队……英法舰队惨败的消息传至英国和法国。英法侵略者叫嚣“实行大规模的报复”,“占领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让英国人成为中国的主人”。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中的“侵华事件”之后被中国迫签订了什么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指的是什么?“实行大规模的报复”主要指什么?在这次战争中,有一个国家没有参战,却获得了丰厚的利益,它是哪个国家?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中国遭受苦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材料一:1862年5月10日,英法军队以军舰大炮打败太平军,占领了宁波港。5月16日,夏福礼给普鲁斯的报告说:“……结果打败了太平军,并把他们赶出城。就在太平军撤离宁波的那天晚上,我们立刻把满清官员送去衙门复职,并把宁波正式移交给他们。”
材料二:124年前,披着文明的皮而带着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公然摘下文明的面具,暴露野蛮的真面目,挑起了一场侵华战争,毁灭了清朝的强国梦想。
材料三:他们预料“中国市场的远景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所以他们企图通过修约来扩大侵略的目的。当修约交涉失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就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1859年夏,英国和法国公使借口到北京换约,各率一支舰队到大沽口……清军爱国官兵奋勇还击,重创英法舰队……英法舰队惨败的消息传至英国和法国。英法侵略者叫嚣“实行大规模的报复”,“占领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让英国人成为中国的主人”。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中的“侵华事件”之后被中国迫签订了什么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指的是什么?“实行大规模的报复”主要指什么?在这次战争中,有一个国家没有参战,却获得了丰厚的利益,它是哪个国家?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中国遭受苦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军事失败”与“少数人觉悟”各指什么具体事件?
材料二 “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中国近代史》
(2)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3)“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是指什么?先进的中国人为此又进行了什么探索?
(4)材料二中的这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强国之路,试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5)作为青年学生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材料一 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军事失败”与“少数人觉悟”各指什么具体事件?
材料二 “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中国近代史》
(2)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3)“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是指什么?先进的中国人为此又进行了什么探索?
(4)材料二中的这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强国之路,试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5)作为青年学生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选择题- (共32题)
4.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这反映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
A.完全无力与外国企业抗衡 | B.实现了富国强兵目的 |
C.完全掌握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 D.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
5.
《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A.教育制度 |
B.科举制度 |
C.文化制度 |
D.政治制度 |
8.
《清议报》(1898年2月创刊)在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出于爱国之心,忍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
B.洋务运动 |
C.义和团运动 |
D.鸦片战争 |
9.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
A.倾销鸦片 |
B.传播宗教 |
C.输出资本 |
D.打开市场 |
10.
1841年,广东地区张贴了一张布告,反映了当时大多数中国人的感情:“尽管你们已入侵我们的内河……但你们有什么本领?……除你们的船是坚固的,炮火是猛烈的,火箭是强大的以外,你们还有什么其他本领吗?”这说明当时大多数中国人 ( )
A.拥护禁烟 | B.反对对外开放 |
C.认识到自己的落后 | D.不了解世界形势 |
11.
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中写道:“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转折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了变化 |
B.中国首次遭到西方国家的侵略 |
C.中国被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
D.它开创了以条约形式掠夺中国的先例 |
12.
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的输入
②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④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向内地发展
①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的输入
②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④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向内地发展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4.
清朝时候,商人张三从上海运一批货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中国与各国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自由航行,不受盘查,而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插上外国的旗子才有生路吗?”这里的“条约”是指
A. 《南京条约》
B. 《望厦条约》
C. 《天津条约》
D. 《北京条约》
A. 《南京条约》
B. 《望厦条约》
C. 《天津条约》
D. 《北京条约》
15.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海军名将邓世昌的英雄事迹是( )
A.率军收付新疆,维护国家统一 |
B.坚持禁烟,领导虎门销烟 |
C.在黄海大战中英勇杀敌,壮烈殉国 |
D.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掩护部队完成任务 |
18.
鸦片战争后,英国侵略者在和约谈判中一再企图用威胁利诱方法使中国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他们实现这种罪恶的目的是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 D.《虎门条约》 |
19.
“这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中国逐渐进入条约时代,被迫纳入到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国的主权不再完整、独立。”“这场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0.
关于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下列表述有错误的是:
A.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虎门销烟 |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劫 |
C.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 |
22.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
23.
《马关条约》第六款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据此条款,日本获得的权益是
A.开设工厂 |
B.割占土地 |
C.增辟通商口岸 |
D.获得赔款 |
28.
京师同文馆30年中翻译西书近200部,尤以外交和史地政法一类为多。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翻译馆,40年里翻译的书籍达199部,而以自然科学、实用科学为多。上述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以儒学为教育的核心 | B.急于改造国民的思想 |
C.侧重学习西方的制度 | D.介绍和传播西方文化 |
29.
陈旭麓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由10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
A.鸦片战争的炮声 |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C.甲午战争的惨败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31.
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是( )
A.洋务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 B.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 |
C.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
32.
“公车之人散而归乡里者,亦渐知天下大局之事,各省蒙昧启辟,实起点于斯举。” “1895年以后,中国官绅产生普遍醒觉,行动日渐积极,并扩大方向。”这说明甲午战争( )
A.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 |
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
C.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D.导致了实业救国的热潮 |
33.
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
A. 严厉禁烟,抵御外侮 B. 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C. 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D.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A. 严厉禁烟,抵御外侮 B. 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C. 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D.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34.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划线的字注音。
mì | qī | cù | fù |
静{#blank#}1{#/blank#} | {#blank#}2{#/blank#}斜 | 花团锦{#blank#}3{#/blank#} | 翻来{#blank#}4{#/blank#}去 |
{#blank#}5{#/blank#} | {#blank#}6{#/blank#} | {#blank#}7{#/blank#} | {#blank#}8{#/blank#} |
应和 | 着落 | 咄咄逼人 | 人迹罕至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3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