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高碑店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530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3

1.综合题(共3题)

1.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充满了坎坷,许多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 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李鸿章语) 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 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已经五十多年了……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

——《***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 经过五四运动,介绍、 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摘编自《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材料一中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为此他们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在思想上具有怎样深远的意义?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如何正确理解材料三中***所说的“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
(4)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和口号分别是什么?据材料四归纳其主要影响。后来这场运动在十月革命后,开始宣传什么理论,将中国革命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时期?
(5)综合以上材料,你对19世纪中期至1919年的中国近代化进程有何评价?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捕并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昔日卖 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材料二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材料三“他们(太平军)已创立一种新宗教,可以称之为一种伪教的启示。……几乎完全由内地的无知识的、没有思想的群众组成……对一切拥有财产的人恨入骨髓……天王兄第及其臣下,当他们成为这个中华帝国的主人后,是不是会承认清政府与英、美、法三国相约的义务呢?这是极不可能的。”

——美国出版的《美国侵华史》

材料四义和团民谣:“最恨合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怨不申。”“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材料五7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入天津。慈禧太后急忙派人向列强求和,八国联军不予理睬,沿运河向北京进犯,8月中旬,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在逃跑途中,慈禧太后命令清军斩杀义和团战士,并无耻的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是太平天国哪一纲领性文件?你认为这样的理想社会会实现吗?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种新宗教”指的是什么?美国对太平天国运动持什么态度?
(4)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太平天国起义。
(5)从材料四可以看出,当时义和团的主要斗争对象是什么?
(6)材料五反映了义和团失败的原因。从客观上看,义和团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 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迹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温家宝总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1、图3侵略战争的根本目的。
(2)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指出图2中英雄人物及其事迹。
(3)和材料一二三图片中的事件对应签定的三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分别是什么?
(4)说出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5)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原因。

2.选择题(共25题)

4.
“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事件
①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③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④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5.
下列不属于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内容的是
A.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B.国民有人身、出版、选举等自由和权利
C.参议院行使司法权
D.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6.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 辟地的大事。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B.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C.提出了" 工农武装割据" 的理论D.推动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7.
鸦片战争前夕,英商莫克维卡说:“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材料表明英国“改 善两国关系”的真实意图是
A.倾销鸦片B.传播宗教C.输出资本D.打开市场
8.
马克思指出,鸦片不曾产生催眠的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 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原来的麻木状态唤醒似的。马克思所说的“唤 醒”主要是指
A.鸦片战争期间的爱国官兵抗英斗争B.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C.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D.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9.
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 招商局……”这说明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A.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B.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富强道路
C.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D.奠定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
10.
“公车上书”发生的导火线是
A.《天演论》 敲响警世洪钟B.中国资产阶级发展壮大
C.清王朝的腐朽统治D.《马关条约》的签订
11.
八国联军统帅、德国人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中国)一事,实为下策。”瓦德西得出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
A.清政府承认义和团的合法性B.洋枪队在慈溪战斗中失败
C.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D.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
12.
1911年5月,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刊登的一则信息:“壮哉此起义,革命好男 儿。”据此分析这则信息赞扬的是
A.萍浏醴起义B.镇南关起义C.黄花岗起义D.武昌起义
13.
有学者这样评述:“戊戌变法运动是近代中国新生的资产阶级的首次登台表演,虽然结局惨烈,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里的“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指
A.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条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4.
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下面说法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 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C. 攻占北京,抢劫并烧毁圆明园
D. 获得大量赔款
15.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今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这一规定破坏了中国的( )
A.内河航运权B.领土完整主权C.关税自主权D.沿海疆域主权
16.
如果请你担任历史记录片《1908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拍摄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该设计的场景是( )
A.许多外国公使在散步B.大量北京居民在准备晚餐
C.某国使馆在举办舞会D.有外国军队在军事操练
17.
蔡元培、陈独秀和胡适三人年有长幼,生肖都属兔,因此被后人形象地称为新文化运动中的“三只兔子”。下面有关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  
A.陈独秀1915年在北京创办了《青年杂志》B.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D.陈独秀的《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18.
有人说:“袁世凯本可以留名青史的,却因为作了这大错事而身败名裂!”你认为袁世凯做的“大错事”是指
A.复辟称帝
B.创办洋务
C.编练新军
D.逼清帝退位
19.
“它是近代由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仅次于辛亥革命的又一次革命运动。从云南开始的…战争粉碎了封建帝国延续的阴谋,恢复的共和制。”材料评述的是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二次革命
D.护国运动
20.
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其突出的贡献是
A.领导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B.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
C.推动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D.领导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
21.
“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在此背景下( )
A.洋务运动兴起B.辛亥革命兴起
C.新文化运动兴起D.国民大革命兴起
22.
中山陵的平面呈“警钟形”,意在“唤起民众”。孙中山为“唤起民众”制定的革命纲领的核心是(  )
A.三民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23.
本世纪初,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投身于革命潮流,其中__通过撰写的《猛回头》和《警世钟》、_通过撰写的《革命军》,提出了为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必须反对清朝统治的思想。 ( )
A.陈天华、章炳麟B.邹容、陈天华C.章炳麟、邹容D.陈天华、邹容
24.
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创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B.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C.其间兴办了京师同文馆
D.经过洋务运动,使清政府富强起来
25.
“……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一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26.
观察下图,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A.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 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C. 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27.
1961年,董必武写下缅怀战友的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诗中所提会议最重要的内容是( )
A.发动五四运动B.成立中国共产党C.创建黄埔军校D.筹备南昌起义
28.某校学生会正筹备一个“迎新年”文艺汇演活动,现准备从4名(其中两男两女)节目主持候选人中,随机选取两人担任节目主持人,请列举出所有等可能的不同的选取搭配方法,并求选出的两名主持人“恰好为一男一女”的概率.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