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如果不是林大人禁烟,英国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场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实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意图。对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材料三:漫画《扯线木偶》(如下图),讽刺了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林大人禁烟”指的是哪一事件?为什么说“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材料二中“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是指哪一场战争?这次战争签订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的漫画出现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这次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该条约的哪一项内容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
(4)结合材料,近代中国历经屈辱的历史留给我们哪些启示?
材料一:“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如果不是林大人禁烟,英国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场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实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意图。对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致拉本特函》
材料二: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材料三:漫画《扯线木偶》(如下图),讽刺了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林大人禁烟”指的是哪一事件?为什么说“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材料二中“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是指哪一场战争?这次战争签订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的漫画出现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这次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该条约的哪一项内容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
(4)结合材料,近代中国历经屈辱的历史留给我们哪些启示?
2.
***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他参与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5月开始,爆发了全国性的学生群众反帝爱国运动。长沙学生在***等人领导下,举行罢课和示威游行,“力行救国之责”。
(1)“全国性的学生群众反帝爱国运动”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推动作用?
材料二 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材料三 秋收起义后,***率领工农革命军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3)点燃“星星之火”的是哪一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道路是指中国找到了哪条正确的道路?
材料四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4)材料中的“战略转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在“转移”的过程中,起到生死攸关转折作用的事件是什么?
(5)概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时期所做的贡献,至少两例。
材料一 1919年5月开始,爆发了全国性的学生群众反帝爱国运动。长沙学生在***等人领导下,举行罢课和示威游行,“力行救国之责”。
(1)“全国性的学生群众反帝爱国运动”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推动作用?
材料二 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改编自《百年中国》解说词
(2)“1921年是全新时代的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三 秋收起义后,***率领工农革命军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3)点燃“星星之火”的是哪一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道路是指中国找到了哪条正确的道路?
材料四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4)材料中的“战略转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在“转移”的过程中,起到生死攸关转折作用的事件是什么?
(5)概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时期所做的贡献,至少两例。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2)概括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张学良、杨虎城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的目的是什么?
(3)张学良、杨虎城为达到目的而发动的事变是如何解决的?有何意义?
(4)请举出三例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例。
材料: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材料二: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前方守土之将士奋勇系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安协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保其安全,促其反省……——张学良、杨虎城电文(十二日)
(1)材料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这时蒋介石对日态度如何?(2)概括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张学良、杨虎城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的目的是什么?
(3)张学良、杨虎城为达到目的而发动的事变是如何解决的?有何意义?
(4)请举出三例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例。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8月,蒋介石给***的第三封电报:……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给蒋介石的第三封复电:……鄙人亟愿与先生会面,共商和平建国之大计……
(1)抗战胜利后,发动内战是蒋介石的既定方针,***明知谈判是假为什么还要冒生命危险参加重庆谈判呢?这次谈判取得了怎样成果?
材料二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向中原中共军队辖区疾速推进(如下图)

(2)材料二这一军事行动有何意义?
材料三

(3)图一发生在哪次战役中?图二反映了北平城通过什么方式实现了解放?
材料四 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时的欢庆场面。

(4)材料四中这一场面的出现在何时?该场面在中国历史上有何划时代意义?
材料一 1945年8月,蒋介石给***的第三封电报:……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给蒋介石的第三封复电:……鄙人亟愿与先生会面,共商和平建国之大计……
(1)抗战胜利后,发动内战是蒋介石的既定方针,***明知谈判是假为什么还要冒生命危险参加重庆谈判呢?这次谈判取得了怎样成果?
材料二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向中原中共军队辖区疾速推进(如下图)

(2)材料二这一军事行动有何意义?
材料三

(3)图一发生在哪次战役中?图二反映了北平城通过什么方式实现了解放?
材料四 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时的欢庆场面。

(4)材料四中这一场面的出现在何时?该场面在中国历史上有何划时代意义?
2.选择题- (共23题)
7.
作为六朝古都,却因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它的名字而蒙辱,关于这个不平等条约说法错误的是
A.打破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
B.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
C.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对外开放 |
D.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
17.
“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的历史歌曲唱出一个时代的革命目标。这场革命蓬勃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五四”运动的胜利 |
B.工人武装起义的成功 |
C.国共合作的顺利开展 |
D.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 |
18.
1927年,一声枪响掀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大幕,开启了创建人民军队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一条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
B.汀泗桥战役 |
C.百团大战 |
D.辽沈战役 |
19.
某学校决定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精神”。根据所学知识,他们选择的正确路线应该是( )
A.瑞金﹣﹣遵义﹣﹣吴起镇﹣﹣金沙江
B.瑞金﹣﹣金沙江﹣﹣遵义﹣﹣吴起镇
C.瑞金﹣﹣遵义﹣﹣金沙江﹣﹣吴起镇
D.瑞金﹣﹣吴起镇﹣﹣金沙江﹣﹣遵义
A.瑞金﹣﹣遵义﹣﹣吴起镇﹣﹣金沙江
B.瑞金﹣﹣金沙江﹣﹣遵义﹣﹣吴起镇
C.瑞金﹣﹣遵义﹣﹣金沙江﹣﹣吴起镇
D.瑞金﹣﹣吴起镇﹣﹣金沙江﹣﹣遵义
20.
某文献记载:1948年12月6日,人民解放军包围徐州,开始对国民党军队发起战略性进攻,先后俘获国民党杜聿明兵团、黄维兵团。与这一记载相关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 B.淮海战役 | C.平津战役 | D.渡江战役 |
25.
1912年6月,一位美国记者来到中国南京,他有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①人们在电影院看电影
②去照相馆照相留念
③大街上有男子穿中山装、女子穿旗袍
④有人称呼“大人”“老爷”
①人们在电影院看电影
②去照相馆照相留念
③大街上有男子穿中山装、女子穿旗袍
④有人称呼“大人”“老爷”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6.
“詹天佑奖”是中国土木工程设立的最大奖项,该奖项旨在推动土木工程建设领域的科技创新活动。以“詹天佑”的姓名来命名这项大奖主要是因为其( )
A.是中国近代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人 |
B.创办了中国近代最大的军事工业 |
C.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 |
D.主持设计和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