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南州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5257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0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咸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
京师同文馆
1862年
中国第一个近代兵工厂 
安庆军械所
1861年
中国第一个近代交通企业
轮船招商局
1872年
中国第一个近代钢铁工业
汉阳铁厂
1890年
 
材料二:改革政府机构,裁汰冗员;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四: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1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1)材料一展示的成就是在哪一场运动中出现的?
(2)材料二的法令是在哪一事件中颁布的?
(3)材料三的内容后来被阐发为“三民主义”,成为哪一事件的指导思想?
(4)材料四所指的这场“运动”有何重要意义?
(5)以上材料反映的事件共同体现了近代中国怎样的时代主题?
2.

   探寻复兴之路,铸造新的辉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陈旭麓先生提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材料四:1915 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 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1918 年至 1919 年元旦,李大钊先后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开始向国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改编自岳麓版历史教材八上

材料五:“中国革命在 1935 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 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失……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的结合起来……”

——***与周世钊的谈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主张。与洋务运动相比,两者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有何不同?

(3)材料三中的“两个主义”是指什么?为何当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了?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18 年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有了什么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分析本次会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哪一思想路线。

(6)根据上述所有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基本特点。

2.选择题(共22题)

3.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这反映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
A.完全无力与外国企业抗衡B.实现了富国强兵目的
C.完全掌握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D.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4.
《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
5.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 )
A. 鸦片战争之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 八国联军侵华之后
6.
19世纪前期,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出超”的含义是:
A.贸易顺差B.贸易逆差C.出口超预于预期D.进口超于预期
7.
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事件是:
①鸦片战争   ②辛亥革命
③抗日战争的胜利   ④解放战争结束后,新中国的成立
A.①②③B.①②C.①③④D.①④
8.
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区别是:
A.领导阶级B.斗争的主要对象C.使用的武器D.是否利用宗教
9.
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下列对鸦片输入危害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
①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影响清政府的财政
②银价上涨,加重农民负担
③大批官僚、地主吸食鸦片,政府更加腐败
④士兵也吸食鸦片,军队战斗力被削弱
⑤损害身心健康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10.
《马关条约》签订后,军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这一危害的条款是( )
A.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工厂
11.
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中国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以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印度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C.印度棉纱质优价廉
D.民族工业曲折艰难
12.
维新变法的目的是:
A.救亡图存B.赶走外国侵略者C.升官发财D.看西太后不顺眼
13.
戊戌政变后,西太后保留了维新派哪项措施:
A.允许官民上书言写事B.废八股C.裁汰旧军D.京师大学堂
14.
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A.民族B.民权C.民生D.民心
15.
19世纪中后期,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主张学习西方,他们所进行的近代化探索活动()
A.极大地动摇清政府的统治B.彻底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C.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D.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思想
16.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
A.领导阶级不同B.指导思想不同C.所处时代不同D.革命前途不同
17.
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工人队伍壮大
B.“一战”期间美日加紧侵略中国
C.北洋政府对外卖国、对内掠夺,阶级矛盾加深
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18.
“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时代的序幕,这个“时代”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这里的“新”主要表现在(  )
①中国革命开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
②革命出现了崭新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③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④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
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曾召开过许多重要的会议,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①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发动农民运动
②中共二大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③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1.
在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战略反攻的时间(教材第112页)是指:
A.1946年春B.1946年夏C.1947年春D.1947年夏
22.
在抗日战争的一个战役中,当时参战官兵与群众提出了:“不留一个车站,不留一座水塔,不留一座桥梁,不留一条铁轨,不留一根电线杆,彻底破坏路基”的战斗口号,就此推测该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B.百团大战
C.柳条湖事件D.卢沟桥事变
23.
1945年某期《大公报》记载:10月8日晚,张治中在欢送***的晚宴上致辞时说:“大部分的意见,我们已经一致了。就是:和平,民主,统一,团结,在蒋主席领导之下,彻底实行三民主义。”这次晚宴的背景是
A.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国共达成和平建国的协定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完全形成
24.
1919 年刚发展起来的中国民族工业又萧条下去,说明了( )
A.民族工业缺乏生命力
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
C.列强的侵略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D.中国封建势力强大

3.单选题(共1题)

25.
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议约”是指
A.《辛丑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南京条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2道)

    单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