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524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5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分析
2015年是鸦片战争爆发175周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55周年,《马关条约》签订120周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115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材料二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需几艘三桅战舰就能摧毁其海军舰队。

——〔英〕马戛尔尼

材料三 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材料四  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材料一中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订得那样苛”的条约指哪一条约?这是因清政府哪次战争战败签订的?
(4)材料四中“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与“辛丑条约”中的哪一项内容密切相关?
(5)综上所述,你对中国近代史有何认识?
2.
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不断的进行探索与实践。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情绝,子弹之细巧,器械之鲜明……实非中国所能及”,主张“外交和好,内要自强”。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李鸿章为实现“自强”做了怎样的努力?(2分)这些努力在客观上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 国家财政收入不增加,军事工业便不可能发展。而国家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首先使国家富起来。在这种形势下,洋务派提出自强先“求富”,强调以“富”为基础和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的主张……但因为企业受到清王朝及官僚的控制,其生产规模、利润分割要听命于清王朝,带上了浓厚的封建性。企业能否发展,与封建势力的控制往往成反比。    
——赵德馨著《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
(2)根据材料二回答,洋务派为什么要“求富”?概括指出“求富”路上最大的阻碍因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洋务派创办的一个“求富”企业。
材料三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3)材料三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后来变法的结果如何?
材料四  1898年8月,《万国公报》发表以广学会名义撰写的《速兴新学条例》,提出了多项发展教育的主张。如主张派遣留学,每年由国家从学有所成之士中选100人,资派出洋。又如,主张在每一府所在地和市镇各设学塾、书院,专以西文西学教人。
——摘编自黄新宪《〈万国公报〉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4)根据材料四,概括《速兴新学条例》关于发展教育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万国公报》对教育的关注与当时中国正在进行的哪场变革相呼应?

2.选择题(共21题)

3.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这反映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
A.完全无力与外国企业抗衡B.实现了富国强兵目的
C.完全掌握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D.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4.
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共同目的是
A.救亡图存
B.巩固清朝统治
C.向西方学习
D.发展资本主义
5.
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6.
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政权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B.永安建制C.北伐西征D.定都天京
7.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煮豆燃萁”是指 (    )
A.北伐失利B.定都天京C.天京陷落D.天京事变
8.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社会功能。如果要拍摄关于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剧,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B.黄海大海战
C.旅顺大屠杀D.廊坊狙击战
9.
某历史工作者在湖北汉口市南面朱家发现了一条宣传标语“天京天兵威如猛虎,汉口胡儿拜如寒鸡”。这条标语应出自(  )
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太平天国时期D.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10.
他受命钦差大臣,后赴广东禁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他是(    )
A.林则徐B.邓世昌C.关天培D.左宝贵
11.
《清议报》(1898年2月创刊)在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处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12.
观察下表,导致表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A.通商口岸的开放
B.自然经济的破产
C.纺织工业的发展
D.协定关税的影响
13.
对历史史实进行比较,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相比,内容都涉及(  )
①割地
②赔款
③开埠通商
④投资办厂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
“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管束控制中国政府,‘合法’地剥夺榨取中国人民。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材料表明近代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改革政治体制
B.发展民族工业
C.反侵略反封建
D.推翻军阀统治
15.
“今大皇帝 (道光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这段史料反映的史实与下列哪个条约有关?(  )
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16.
漫画也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请看图:漫画中的强盗放火抢掠了中国的皇家园林,只留下残垣断壁在无声控诉。这两个“强盗”是(  )
A.法、俄B.英、美C.美、俄D.英、法
17.
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的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这描述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8.
一位亲历甲午战争的洋人海员说:“(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 )
A. 舰船数量的劣势     B. 洋务运动的贡献
C. 甲午战败的原因     D. 维新变法的成效
19.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这反映出义和团的主要斗争目标是(  )
A. 清政府 B.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C. 资产阶级 D. 汉族地主武装
20.
1903年2月,蒋百里在《民族主义论》中写道:“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制造派”是指 (  )
A.地主阶级顽固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
21.
在中国近代史上请求变法图强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是( )
A.李鸿章、张之洞B.李大钊、胡适C.康有为、梁启超D.曾国藩、奕訢
22.
1895年,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由此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的发生与下列哪一亊件直接有关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23.
古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排序是士、农、工、商。状元是最受人们的尊重和羡慕,而工商业却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但在清末却出现一位“舍本逐末”的状元,他是(    )
A.孙中山B.康有为C.梁启超D.张謇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