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上海,是当今世界具有广泛影响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近代上海的风云变幻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1)作为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上海融入了近代社会,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重大事件产生的结果?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材料二: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在上海创办,又特称“上海制造局”。1867年,江南制造总局由上海虹口迁往高昌庙,不断扩充,发展为这一运动中规模最大的军事企业。
(2)上海是近代中国诸多工业行业的发源地,材料二反映的这一运动是指哪一重大事件?这一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三: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从第四卷第五期起,《新青年》全部改用白话文。俄国十月革命后,该杂志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3)由材料三可知,上海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这场运动除了陈独秀以外,还有哪些代表人物?
材料四:1919年“六三”北京学生大批被捕的消息传到上海,6月5日起,上海工人纷纷罢工,支援学生斗争,参加罢工的有各纺织厂、机器厂、船厂、铁路公司、轮船公司、电车公司、电报局、印刷厂、饭店工人,总数约六七万人。
(4)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重大事件?具有什么重大意义?
材料五:90年前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了。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5)材料五中的“90年前”指的是哪一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一: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1)作为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上海融入了近代社会,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重大事件产生的结果?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材料二: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在上海创办,又特称“上海制造局”。1867年,江南制造总局由上海虹口迁往高昌庙,不断扩充,发展为这一运动中规模最大的军事企业。
(2)上海是近代中国诸多工业行业的发源地,材料二反映的这一运动是指哪一重大事件?这一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三: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从第四卷第五期起,《新青年》全部改用白话文。俄国十月革命后,该杂志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3)由材料三可知,上海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这场运动除了陈独秀以外,还有哪些代表人物?
材料四:1919年“六三”北京学生大批被捕的消息传到上海,6月5日起,上海工人纷纷罢工,支援学生斗争,参加罢工的有各纺织厂、机器厂、船厂、铁路公司、轮船公司、电车公司、电报局、印刷厂、饭店工人,总数约六七万人。
(4)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重大事件?具有什么重大意义?
材料五:90年前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了。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5)材料五中的“90年前”指的是哪一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承载着苦难,浓缩着经验,沉淀着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材料三:有人说:1901年的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而对于1921年的中国,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一个伟大政党的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剑,是报春的惊雷。”
(1)材料一中的惨案发生于哪场战争中?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
(3)“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指什么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的最大功绩是什么?
(4)材料二中,“新的社会力量”和“先进理论”分别指的是什么?
(5)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鲁迅先生的这段话?
材料一:

材料二: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材料三:有人说:1901年的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而对于1921年的中国,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一个伟大政党的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剑,是报春的惊雷。”
(1)材料一中的惨案发生于哪场战争中?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
(3)“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指什么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的最大功绩是什么?
(4)材料二中,“新的社会力量”和“先进理论”分别指的是什么?
(5)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鲁迅先生的这段话?
2.选择题- (共14题)
3.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这反映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
A.完全无力与外国企业抗衡 | B.实现了富国强兵目的 |
C.完全掌握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 D.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
4.
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共同目的是
A.救亡图存 |
B.巩固清朝统治 |
C.向西方学习 |
D.发展资本主义 |
6.
观察下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货物 | 旧税率(%) | 新税率(%) |
棉花 | 24.19 | 5.56 |
棉纱 | 13.38 | 5.56 |
斜纹布 | 14.92 | 5.56 |
A.通商口岸的开放 | B.小农经济的破产 | C.纺织工业的发展 | D.协定关税的影响 |
7.
下列四部反映晚清历史的影视,按历史事件的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八国联军》 ②《鸦片战争》 ③《甲午风云》 ④《火烧圆明园》
①《八国联军》 ②《鸦片战争》 ③《甲午风云》 ④《火烧圆明园》
A.①②③④ | B.②④③① | C.③④①② | D.④①②③ |
9.
陈独秀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下列对于新文化运动评价正确的是( )
A.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
B.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
C.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促进作用 |
D.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
10.
在戊戌变法的法令中,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有利的内容是( )
A.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
C.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 D.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
11.
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是( )
A.洋务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 B.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 |
C.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
14.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为中国革命提供的宝贵经验教训是 ( )
A.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 | B.中国革命必须由城市转入农村 |
C.必须坚持掌握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 | D.单靠工人斗争是无法战胜敌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