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1题)
1.
史实辨析题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在模拟“甲午中日战争”的时事报道,请判断正误,正确的划正确,错误的划错误。
(1)清政府派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了《天津条约》
(2)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3)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4)战争中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犯下了滔天罪行。
(5)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清政府派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了《天津条约》
(2)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3)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4)战争中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犯下了滔天罪行。
(5)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综合题- (共2题)
2.
材料解析题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2)列举三则材料中为中国近代化做出贡献的代表人物。(每则材料至少两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反映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写出2点)
(4)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无数仁人志士走上了向西方学习的道路,如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倡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有了比较明确的国家主权观念,反对外国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中国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为稍后而起的维新运动做了重要准备。——《中国全史》
材料三:“它使传统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2)列举三则材料中为中国近代化做出贡献的代表人物。(每则材料至少两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反映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写出2点)
(4)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无数仁人志士走上了向西方学习的道路,如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材料三:如图,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示意图

材料四:北伐初期,国民政府制定了“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的策略,实行各个击破的战略,分化了敌人的势力……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支援起了重要作用。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
(2)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最能体现该事件性质的是哪一口号?
(3)材料三中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是在哪个组织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
(4)材料二、材料三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什么关系?
(5)根据材料四概括国民政府进行北伐的战略战术是什么?并归纳北伐战争能够胜利进军的原因?
材料一:

材料二:“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材料三:如图,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示意图

材料四:北伐初期,国民政府制定了“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的策略,实行各个击破的战略,分化了敌人的势力……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支援起了重要作用。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1)材料一中所示的刊物是在何时何地由谁创办的?该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具有什么重要意义(写出2点)?(2)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最能体现该事件性质的是哪一口号?
(3)材料三中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是在哪个组织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
(4)材料二、材料三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什么关系?
(5)根据材料四概括国民政府进行北伐的战略战术是什么?并归纳北伐战争能够胜利进军的原因?
3.选择题- (共20题)
4.
《马关条约》中,有利于列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
B.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 |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D.开放通商口岸 |
5.
1854 年英国外交大臣克勒拉德恩说:“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扩展有限而感到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据此推断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为“亚罗号”船员伸冤 | B.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
C.为维护鸦片贸易 | D.为了增加与中国的商业贸易 |
6.
1858年11月8 日清钦差大臣桂良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上海签订条约。主要内容:“(1)海关聘用英人;……(4)允许鸦片进口,每百斤纳进口税银三十两。”此条约为( )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北京条约》 | D.《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
7.
有人说:“洋务运动因战争而兴起,又因战争而宣告失败”。战争分别指
A.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 B.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C.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 D.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1.
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四周,镶嵌有八块汉白玉浮雕,之所以把《虎门销烟》作为其第一块的内容,主要是因为它( )
A.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 B.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C.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 D.是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 |
12.
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A.火烧圆明园 |
B.占领香港岛 |
C.割占台湾 |
D.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
16.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是指
A.师夷长技 |
B.实业救国 |
C.民主科学 |
D.救亡图存 |
17.
下列有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
B.规定参议院行使行政权 |
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
D.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
19.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
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20.
《武汉赋》描述了一桩发生在武汉的历史事件:“壮哉!武昌起义,一枪打翻君主专制;伟哉!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这桩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
B.公车上书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