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用一句话分别说出上面三位人物的英勇事迹。
(3)阅读材料三,总结一条在历次侵略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共同原因。
(4)通过以上材料及问题的回答,谈谈你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主题有什么认识?
材料一: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文明的东方大国,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然而,177年前,英国派出的只有7000人的远征军,打败了这个拥有80万军力的东方大国……117年前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巨大的国耻。
材料二:在外来侵略面前,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下图三位人物就是反抗外来侵略的代表。
材料三:慈禧太后见《辛丑条约》中并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惩办,大喜过望,感激不尽,立即告诉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全部接受。她对列强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1)材料一中“177年前”“117年前”分别指的是发生在中国的哪两次侵略战争?这些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严重影响?(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用一句话分别说出上面三位人物的英勇事迹。
(3)阅读材料三,总结一条在历次侵略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共同原因。
(4)通过以上材料及问题的回答,谈谈你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主题有什么认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材料二:面对国民党反动派要将革命者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只剩下唯一的选择,那就是高举革命的大旗,进行武装抵抗。
材料三: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带领起义军来到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队伍逐渐壮大。1928年4月,朱德和***的军队在井冈山会师,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会师后合编。
材料四:80多年前,有一群人为了生存和信念,被迫踏上艰险的万里征途,途中经历了千辛万苦,最终取得胜利,成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1)依据材料一,写出军校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所军校同一切旧式军校根本的不同在哪儿?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进行武装抵抗”第一枪的是哪一事件?为纪念这一事件,我国设置了哪一重大节日?
(3)根据材料三回答,***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它的建立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有何意义?
(4)材料四“万里征途”中,“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指哪次会议? “万里征途”最终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5)综合以上材料,你有哪些认识?
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材料二:面对国民党反动派要将革命者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只剩下唯一的选择,那就是高举革命的大旗,进行武装抵抗。
材料三: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带领起义军来到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队伍逐渐壮大。1928年4月,朱德和***的军队在井冈山会师,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会师后合编。
材料四:80多年前,有一群人为了生存和信念,被迫踏上艰险的万里征途,途中经历了千辛万苦,最终取得胜利,成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1)依据材料一,写出军校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所军校同一切旧式军校根本的不同在哪儿?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进行武装抵抗”第一枪的是哪一事件?为纪念这一事件,我国设置了哪一重大节日?
(3)根据材料三回答,***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它的建立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有何意义?
(4)材料四“万里征途”中,“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指哪次会议? “万里征途”最终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5)综合以上材料,你有哪些认识?
3.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内要肃清反革命势力、巩固政权,外要反击外来侵略的重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材料一中的四幅图片分别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是谁?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出自哪部法律文献?这部法律是我国进行什么改革的依据?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给它们概括一个主题名称。
材料一:

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材料一中的四幅图片分别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是谁?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出自哪部法律文献?这部法律是我国进行什么改革的依据?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给它们概括一个主题名称。
2.选择题- (共14题)
6.
(题文)1840年6月,集结在澳门沿海之外的英国舰船,出发北上,入侵中国。此后两年中,清政府屡战屡败,最终被迫议和,历史学家称这场战争为(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8.
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香港的回归不仅洗雪了中国百年国耻,更促进了香港的持续稳定、繁荣。香港问题的形成开始于( )
A.《南京条约》 | B.《瑷珲条约》 |
C.《北京条约》 | D.《辛丑条约》 |
13.
在民族危亡之际,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发出了“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为尔等之坟墓,应与此桥共存亡,不得后退”的命令。此命令下达于哪一历史事件之后( )
A.九一八事变 | B.八一三事变 |
C.七七事变 | D.南京大屠杀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