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第十六章
材料二:“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烂不堪的旧船,只需几只三桅战舰就能够摧毁它的整个海防”。
——英国人马戛尔尼
材料三: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材料四: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材料中所说的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的“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这些侵略战争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共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订的那样苛刻”的条约指什么?这是那次战争中签订的?
(4)《辛丑条约》中那一项内容最鲜明地反映了材料四中“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5)综上所述,你对中国近代史有何认识?
——《全球通史》第十六章
材料二:“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烂不堪的旧船,只需几只三桅战舰就能够摧毁它的整个海防”。
——英国人马戛尔尼
材料三: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材料四: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材料中所说的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的“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这些侵略战争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共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订的那样苛刻”的条约指什么?这是那次战争中签订的?
(4)《辛丑条约》中那一项内容最鲜明地反映了材料四中“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5)综上所述,你对中国近代史有何认识?
2.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定宪法,同受治焉。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摘自康有为《请立定宪法开国会折》
材料二: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是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及强国的具体主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概括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康有为和孙中山思想的共同之处。
材料一: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定宪法,同受治焉。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摘自康有为《请立定宪法开国会折》
材料二: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是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及强国的具体主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概括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康有为和孙中山思想的共同之处。
2.选择题- (共7题)
6.
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从该诗中可以获取的有效历史信息有( )
①甲午海战战斗壮烈 ②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③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遭到清廷压制 ④维新派发起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①甲午海战战斗壮烈 ②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③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遭到清廷压制 ④维新派发起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7.
生产之要素三:曰土地,曰劳力,曰资本。我国土地劳力皆居胜优,惟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在此,梁启超着重强调( )
A. 发展工业以工立国 B. 发展商业争夺市场
C. 引进外资发展生产 D. 学习西方君主立宪
A. 发展工业以工立国 B. 发展商业争夺市场
C. 引进外资发展生产 D. 学习西方君主立宪
8.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
9.
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的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由此,反映了前期的新文化运动( )
A.主张在思想上打破封建束缚 | 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了思想准备 |
C.要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 | D.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
3.单选题- (共2题)
10.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曾在一本著作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
D.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7道)
单选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