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北新区联盟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520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4

1.简答题(共1题)

1.
观察下图

(1)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曾国藩、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所在地
B.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局所在地
(2)据图指出,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在地域分布上有何特点?

2.判断题(共1题)

2.
   

正确反映的在括号内写“正确”;错误反映的在括号内写“错误”;未涉及的在括号内写“未涉及”。
(1)这三场战争都发生在19世纪。
(2)这三场战争的发动者都有英国。
(3)这三场战争逐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4)鸦片战争后英国取得了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等特权。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侵略者占领了北京。

3.综合题(共3题)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它起初聘请洋匠,但洋匠受雇期间,挟技居奇,唯利是图。1874年,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主要依靠自己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后来,遇到新工艺时,也只是暂时雇佣少数洋匠。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摘自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所反映的事件对中国近代企业的发展有何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梁启超认为变法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陈独秀认为可以救治中国的“两位先生”指的是谁?
(3)结合三则材料,你发现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1908年孙中山说:“扶清灭洋之义和拳……为千古所未闻,然足见中国人民有敢死之气。”同时又说:“清廷有排外之举,假拳党以自卫,有杀洋人、围使馆之事发生,因而八国联军之祸起矣。”

——顾则徐《清末民初思想领袖评价义和团总览》

材料三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己成衰落或已丧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有无限蓬勃生气……至于中国所有之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彼等之败,只是由于武器不良之故……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之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太平天国实行了怎样的土地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实行这种土地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2)先概括材料二中孙中山的观点,然后指出这种观点与其革命主张有何联系?
(3)根据材料三概括,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两次农民革命都以失败而告终,这说明了什么?
5.
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侵略战争开始于什么时候?它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在被迫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中国赔款最多的条约是什么?《南京条约》割让给英国的中国领土是哪里?     
(3)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各阶层人民奋起反抗。请列举两个中国军民在四次侵华战争期间为国牺牲的英雄事例。

4.选择题(共14题)

6.
机关刊物是国家机关、政党或群众组织出版的刊物。下图是中国近代史上某革命组织机关刊物的书影,该组织是
A.强学会B.兴中会
C.光复会D.同盟会
7.
小明的爷爷去年(2018年)恰好满八十大寿,他平时总说自己是在民国出生的。寿宴上,一位历史老师问小明:你爷爷出生于民国多少年?小明的正确回答应该是
A.二十六年B.二十七年C.四十九年D.五十年
8.
下列重大历史事件,按照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①“二次革命”
②护国战争
③黄花岗起义
④中华民国的成立
A.③①④②B.③②④①C.③④①②D.③④②①
9.
袁世凯死后,中国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其中控制北京政府和东北地区的军阀分别是
A.段祺瑞和张作霖B.冯国璋和段祺瑞C.曹锟和冯国璋D.张作霖和唐继尧
10.
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不曾有过的新情况。这个“新情况”指的是
A.满汉地主阶级勾结镇压B.中央与地方武装联合绞杀
C.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D.内部变乱导致分裂
11.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下图中的废墟上,我们可以感受到的刻骨的记忆是
A.中外联军攻占天京城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D.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
12.
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后因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中国版图的这种变化与下列哪个国家有关?
A.俄国B.日本C.英国D.法国
13.
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义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李辛说:“我参加过甲午战争。”王平说:“我看见谭嗣同走向法场。”赵洋说:“我曾在新式学堂里读书。”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A.张义B.李辛C.王平D.赵洋
14.
《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哪一条最能体现出列强侵华的新特点(   )
A.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C.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15.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始自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经历了清朝晚期和中华民国两个时期
C.中国人民从此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
D.是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逐渐形成到确立的历史
16.
1853年,马克思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市场
D.争取外交平等
17.
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今年又是戊戌年,追忆一百二十年前的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它们的共同点有
A.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B.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18.
1907年在浙江绍兴准备响应起义的革命党人是
A.刘道一
B.蔡绍南
C.徐锡麟
D.秋瑾
19.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该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B.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
C.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5.填空题(共1题)

20.
观察下图

(1)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二次革命的首发地
B.宋教仁被刺的地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判断题:(1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4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