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520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4

1.综合题(共4题)

1.

   材料一:


材料二:“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签订的是什么条约?
(2)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三图看近代外国侵略者侵略中国的趋势如何?出现这种趋势的内在主要原因是什么?
(3)请你将下列一系列条款结合图片进行归类:
①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②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③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④增开重庆等地为通商口岸  ⑤开放广州、上海等地为通商口岸   ⑥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图1:     ;图2:  ;图3:
(4)三个条约分别给中国的社会性质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5)对材料二所说的“灾难性战争”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有哪些?请列举2例。
(6)针对上面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请说说看。
2.
张力同学计划在暑假期间追寻前辈的足迹,重走长征路。下图为张力同学根据红一方面军长征所画的示意草图(A为出发地)。

(1)说出图中字母标注的长征途中四个地点。
A._____B, _____B._____C._____
(2)红军为什么进行长征?请列举在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
(3)请你向他推荐最值得参观的某一个历史遗址,并谈谈你推荐的理由。
(4)在追寻前辈足迹的活动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3.
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不断寻找救国道路,进行艰难曲折的近代化探索。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中国近代化历程
主要特点
相关重大事件
第一阶段
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第二阶段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第三阶段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2)以下是与中国近代化探索相关的图文材料,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①B.①②④③C.①③②④D.④②①③
(3)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的简单示意图,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未填部分的内容。
——维新变法     ——
(4)从这些运动思想主张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具有什么特点?
4.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材料二  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材料三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1)材料一中的军校是指哪所学校?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2)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选择题(共23题)

5.
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诗中所说的“两劫”,其中“一劫”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另“一劫”则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
6.
有学者认为:“随着这些城市起义(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接连失败,***在农村的活动开始呈现出重要性。”此时,***在农村进行的“重要性”活动之一是
A.参加中共一大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召开遵义会议D.领导红军长征
7.
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年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
1920年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
 
A.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
C.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8.
“1947年7月至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这一转变,是以解放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重庆谈判B.百团大战C.全面内战爆发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9.
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近代史被迫开放的第一批通商口岸之一B.中华民国的成立
C.日本法西斯制造屠杀惨案D.蒋家王朝覆灭
10.
周恩来赞誉冼星海“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的歌曲是:(   )
A.《大路歌》B.《毕业歌》C.《义勇军进行曲》D.《黄河大合唱》
11.
近代出现了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区别这两大派别的关键是看他们是否
A.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
B.积极发展资本主义
C.坚决要求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D.训练新式军队和培养新式人才
12.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中列强都要求清政府
A.割地
B.赔款
C.开设工厂
D.开放通商口岸
13.
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C.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4.
《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一条款损害了中国的
A.领土主权B.司法主权C.关税自主权D.内河航运权
15.

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    )

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

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          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

16.

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    )

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

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          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

17.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
A.李鸿章──洋务运动B.胡适──戊戌变法
C.孙中山──辛亥革命D.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18.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康有为、梁启超联名发起“公车上书”。从此揭开了( )
A.义和团运动的序幕
B.五四爱国运动的序幕
C.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D.变法维新的序幕
19.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blank#}1{#/blank#}.
20.
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牌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和中华民国成立B.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C.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D.中华民国成立和新文化运动
21.
口号是供人们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明显的特定时代气息。下列口号中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③取消“二十一条”
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22.
在学习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时,老师要求同学们推荐四部电影,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大决战》B.《挺进大别山》
C.《血战台儿庄》D.《渡江侦查记》
23.
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大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它们共同的主题是(   )
A.歌唱祖国B.追求理想C.抗日救亡D.抨击时弊
24.
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战役时间
指挥者
消灭日军
所属战场
重大意义
1938年春
李宗仁
10000多人
国民党正面战场
打击日军嚣张气焰,
鼓舞中国抗战士气
 
A.台儿庄战役B.徐州会战C.百团大战D.对日寇的最后一站
25.
下图是一张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西安文化时报》,该报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四一二事变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
26.
为了纪念淮海战役,国务院决定建立淮海战役纪念馆,你认为建在何地合适()
A.南京B.连云港C.济南D.徐州
27.
下列现象和近代前期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一项的叙述有知识性错误,它是
A.张某在阅读《申报》是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
B.刘某乘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C.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D.《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3.填空题(共1题)

28.
(1)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____________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____________。
(3)辛亥革命的首发起义____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__________。 
(4)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日战争开始于___________;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的开始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确立了***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________ 把 ***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方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3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