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由于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清朝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国家》唱得好:“没有强的国,哪有富的家?”个人的生活和国家的命运的确息息相关。请阅读以下材料:
时间:1902年。地点: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家院落内。
一位历尽苦难的75岁老人,在给儿孙讲述自己60年来的经历时,不禁潸然泪下。
他祖籍香港岛。1842年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父亲义愤填膺,耻为“异国之民”,愤然率全家移居台湾。1895年,台湾又被割给日本,他的儿子参加了抗日义军,失败后全家移居北京,住在东交民巷。可是一年前又被清政府驱逐到郊区居住,说东交民巷已成为使馆区,不允许中国人居住。
老人说自己这60年来的颠沛流离,跟三个不平等条约有关。
请回答:
(1)老人一生三次搬家,流离失所受尽苦难,主要与哪三个不平等条约有关?
(2)三个条约见证了三次战争,三个条约的签订分别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阅读以上材料,作为中国人,有感于老人的屈辱磨难,你有何感悟?
时间:1902年。地点: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家院落内。
一位历尽苦难的75岁老人,在给儿孙讲述自己60年来的经历时,不禁潸然泪下。
他祖籍香港岛。1842年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父亲义愤填膺,耻为“异国之民”,愤然率全家移居台湾。1895年,台湾又被割给日本,他的儿子参加了抗日义军,失败后全家移居北京,住在东交民巷。可是一年前又被清政府驱逐到郊区居住,说东交民巷已成为使馆区,不允许中国人居住。
老人说自己这60年来的颠沛流离,跟三个不平等条约有关。
请回答:
(1)老人一生三次搬家,流离失所受尽苦难,主要与哪三个不平等条约有关?
(2)三个条约见证了三次战争,三个条约的签订分别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阅读以上材料,作为中国人,有感于老人的屈辱磨难,你有何感悟?
2.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各阶层积极探求救国救民之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1)材料一中的“革命”是指哪一重大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革命成功”两个表现。(照抄原文不得分)
(2)材料二中的“中兔子、小兔子”此时因领导了什么运动“成名”?请你简要写出这场运动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三: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中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确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材料一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二 胡适说,(20世纪初)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洪向华主编《复兴之路》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革命”是指哪一重大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革命成功”两个表现。(照抄原文不得分)
(2)材料二中的“中兔子、小兔子”此时因领导了什么运动“成名”?请你简要写出这场运动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三: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中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确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3)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分别对应的历史事是 、 、 、 。
3.
历史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口号是时代的呐喊,图片是历史的见证。它们有时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的一些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材料二:一张照片、一个模型,浙江嘉兴南湖的那只游船伸手可触。在93年前的1921年,它在时代恶浪中顽强启航。它平凡,但却曾负载中华民族的命运;它简陋,但却诞生了一个先进的政党。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请写出这些口号应该出现在哪个历史事件中?口号反映了该事件的什么性质?请写出此事件有何重要意义?
(2)材料二里“负载中华民族的命运”而诞生的这个“先进的政党”是哪个政党?它的成立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一:1919年的一些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材料二:一张照片、一个模型,浙江嘉兴南湖的那只游船伸手可触。在93年前的1921年,它在时代恶浪中顽强启航。它平凡,但却曾负载中华民族的命运;它简陋,但却诞生了一个先进的政党。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请写出这些口号应该出现在哪个历史事件中?口号反映了该事件的什么性质?请写出此事件有何重要意义?
(2)材料二里“负载中华民族的命运”而诞生的这个“先进的政党”是哪个政党?它的成立有什么历史意义?
2.选择题- (共26题)
5.
1929年9月,朱德曾诙谐的说:“朱毛红军,朱毛红军,朱(猪)离不开毛,毛离不开朱(猪),朱(猪)离开毛就过不了冬。”该段话语反映了什么时期的状况
A.五四运动时期 |
B.中共一大时 |
C.南昌起义中 |
D.井冈山会师后 |
7.
为了方便记忆,某同学将课本内容进行提炼如图,“谭嗣同”适合填写于哪一横线处
为走救国之路,A 再次上书,不做亡国之君,B 下诏变法。反对变法维新,C 发动政变,以血唤醒民众,D 慷慨就义。
为走救国之路,A 再次上书,不做亡国之君,B 下诏变法。反对变法维新,C 发动政变,以血唤醒民众,D 慷慨就义。
A.A |
B.B |
C.C |
D.D |
8.
“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曙光!”这里的“一道闪电划过”是指孙中山领导的
A.共产党成立 |
B.八国联军侵华 |
C.五四运动 |
D.辛亥革命 |
9.
如图是1920年的一幅漫画,画中妇女所靠的刻有“三从四德”的石柱摇摇欲坠,反映了封建道德思想已经动摇。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四提倡、四反对”的影响 |
B.十月革命胜利对中国的影响 |
C.五四运动初步胜利的影响 |
D.中共“一大”召开的影响 |
10.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州船政局、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为改变制度,中国近代进行了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16.
有人这样形容近代中国:“你原本像一片桑叶,圆满而丰硕,孕育了伟大的丝绸文明,将地球包裹得那样绚丽……然而,你却被列强蚕食,他们把美丽的丝绸变成无边的战火……中国的版图从桑叶变成了一只愤怒的公鸡……”在近代历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
B.俄国 |
C.法国 |
D.日本 |
18.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要再现邓世昌带领中国海军将士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选择的素材是
A.黄海战役 |
B.威海卫战役 |
C.汀泗桥战役 |
D.武昌战役 |
19.
2014年4月17日,正值《马关条约》签署纪念日之际,中国海军南海舰队沿海训练编队赴中国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下列关于《马关条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允许在中国开设工厂 |
B.规定关税协定 |
C.划定五口通商 |
D.地点在中国马关 |
22.
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定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A.关天培 | B.林则徐 |
C.左宗棠 | D.邓世昌 |
24.
鲁迅先生认为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把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打在中国背上的一鞭,使中国开始了()
A.洋务运动 |
B.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
C.维新变法运动 |
D.辛亥革命 |
28.
2016年7月,一位老者动情地写下:“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九十五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红旗漫卷映河山。”这首词赞颂的历史事件是( )
A. 五四运动爆发 B. 中国共产党诞生
C. 黄埔军校创建 D.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A. 五四运动爆发 B. 中国共产党诞生
C. 黄埔军校创建 D.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29.
“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唱到西山来。湘赣边工农革命损失大,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民歌中“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的含义是( )
A.建立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
B.开辟了由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C.朱德、***在井冈山胜利会师 |
D.井冈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
3.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6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