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注:指洋务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材料三: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西方文明中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指的是什么?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变革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自我疗伤”“慢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分别指的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哪些事件?根据以上分析,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你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有什么特点?
材料一:“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注:指洋务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军队等。材料三: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西方文明中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指的是什么?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变革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自我疗伤”“慢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分别指的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哪些事件?根据以上分析,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你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有什么特点?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假设孙中山会发朋友圈

请回答:
(1)分析孙中山先生的第一条“朋友圈”,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什么新政党?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分析孙中山先生的第二条“朋友圈”,1912年1月1日,他在南京宣告了哪一个政府的成立?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哪一部法律文件?这部法律具有怎样的性质?
(3)分析孙中山先生的第三条“朋友圈”,1915年12月,他号召大家“誓死戮此民贼”,这个“民贼”是谁?如何评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假设孙中山会发朋友圈

请回答:
(1)分析孙中山先生的第一条“朋友圈”,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什么新政党?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分析孙中山先生的第二条“朋友圈”,1912年1月1日,他在南京宣告了哪一个政府的成立?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哪一部法律文件?这部法律具有怎样的性质?
(3)分析孙中山先生的第三条“朋友圈”,1915年12月,他号召大家“誓死戮此民贼”,这个“民贼”是谁?如何评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3.
1911年中国发生了巨变;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以五四运动为起点,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先进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
(1)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五四运动是哪一历史时期的开端?
(2)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是谁?他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介绍的文章是?
材料二:

(3)材料二的两幅图片共同反映了哪一年召开的什么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哪一政党的诞生,这一政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一:以五四运动为起点,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先进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
(1)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五四运动是哪一历史时期的开端?
(2)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是谁?他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介绍的文章是?
材料二:

(3)材料二的两幅图片共同反映了哪一年召开的什么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哪一政党的诞生,这一政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4.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列强通过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近代史还是一部抗争的历史,面对侵略和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以上三幅图片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分别与哪三次侵华战争相关?
(2)请分别说出这些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材料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3)材料二中的挽联是为了悼念谁写的?
材料三:鸦片战争结束不到十年,一场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起义爆发了。它建立起与清廷对峙的政权,前后持续14年之久,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
——摘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帷幕落下没多久,中国又掀起了一场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风暴——义和团运动。英国人赫德评价道:“这是一个纯粹爱国主义的自发自愿的运动......”
——摘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4)材料三中“这场农民起义”指什么运动? 根据材料四概述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以上三幅图片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分别与哪三次侵华战争相关?
(2)请分别说出这些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材料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3)材料二中的挽联是为了悼念谁写的?
材料三:鸦片战争结束不到十年,一场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起义爆发了。它建立起与清廷对峙的政权,前后持续14年之久,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
——摘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帷幕落下没多久,中国又掀起了一场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风暴——义和团运动。英国人赫德评价道:“这是一个纯粹爱国主义的自发自愿的运动......”
——摘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4)材料三中“这场农民起义”指什么运动? 根据材料四概述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2.选择题- (共26题)
5.
一首纪念某重大历史事件的诗歌写道:“神舟昏暗虎狼凶,捍卫国家意志雄。学子斗争惊列寇,豪杰攻打震华庭。反封反帝风云涌,休课休劳波浪凶。 值赞颂,优良传统要扬承。”下列选项适合填在空格处的是
A.五四精神 | B.变法精神 | C.革命精神 | D.抵御外侮 |
7.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中华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A.五四运动爆发 | B.鸦片战争爆发 | C.红军长征的结束 |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11.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边疆、沿海地区受到列强的窥视,形势严峻。清政府为解决危机采取的措施有
①收复新疆
②设置新疆行省
③筹建三支海军
④建立台湾行省
①收复新疆
②设置新疆行省
③筹建三支海军
④建立台湾行省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12.
2018年4月,疑似圆明园被劫掠的青铜器文物“虎蓥(yíng)”(见下图)在英国拍卖,中国国家文物局发表声明谴责这一行为。如果虎蓥确系为圆明园文物,它被劫掠应发生于


A.鸦片战争期间 |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 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
13.
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这一变化与哪国有关( )
A. 英国 B. 法国 C. 俄国 D. 美国
A. 英国 B. 法国 C. 俄国 D. 美国
15.
近代历史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按其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领事裁判权 ②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③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④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①领事裁判权 ②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③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④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A.①③②④ | B.①④②③ |
C.①②④③ | D.①②③④ |
16.
陈旭麓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因在“这场战争”中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A.《尼布楚条约》 | B.《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9.
“它(某场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这场战争( )
A.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
B.使中国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 |
C.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
23.
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讨论戊戌变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②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一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③戊戌变法失败了,它对中国近代社会没有产生积极影响
④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①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②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一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③戊戌变法失败了,它对中国近代社会没有产生积极影响
④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24.
孙中山曾高度评价某次革命事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蜇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已成。”“是役”是指 ( )
A.兴中会成立 | B.同盟会成立 | C.黄花岗起义 | D.武昌起义 |
25.
陈独秀认为,以往的历次革命都是“单独政治革命”,均未触及“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艺诸端”,对中国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必须来一次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思想革命,才能真正巩固共和新制度。材料反映陈独秀( )
A.彻底否定辛亥革命的作用 |
B.号召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
C.割裂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关系 |
D.主张思想启蒙与政治革命相结合 |
27.
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此人主张( )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
28.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
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 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