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第六中学(五四制)2019-2020学年七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9508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11

1.综合题(共2题)

1.
   材料一: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大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兹因天主教并耶稣堂毁谤神圣,上欺中华君臣,下压中华黎民,神人共怒,人皆缄默。以致吾等俱练习义和神拳,保护中原,驱逐洋寇,截杀教民,以免生灵涂炭。

——《义和团告白》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该运动的领导人是谁?该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什么?从材料一中指出该运动想要建立一个怎样的社会?
(2)材料二所示文件的作者是谁?
(3)义和团运动的哪一口号与材料三内容吻合?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西方列强发动了什么战争?最后签订了什么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上述三则材料所体现的事件都是由哪个阶级领导的?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
材料二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腐朽本质,各列强胆子也就壮起来了,准备对中国进行一次更大的“瓜分”。

——顾明义《中国近代外交史略》

材料三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

——陈天华《猛回头》

(1)发动图一战争的侵略者是谁?这次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一条约?
(2)材料二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指的是哪次战争?该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危害最大的是哪一条款?
(3)材料三中所描写的现象和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说明清政府已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4)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两个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事例。
(5)近代中国的百年屈辱史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选择题(共31题)

3.
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②出现了中国人创办的企业
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④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这反映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
A.完全无力与外国企业抗衡B.实现了富国强兵目的
C.完全掌握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D.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5.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如需要拍摄关于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题材的历史剧,应选择的素材是
A.虎门战役B.廊坊狙击战C.威海卫战役D.黄海大战
6.
有学者在论及甲午战争时指出,“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也没有受过海军训练。中国海军也不统一,没有司令部,没有参谋部,从未制定过海军作战预案。清朝海军压根儿就没有争夺制海权的意识。”该学者认为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在于(  )
A.军事制度落后B.政治腐败
C.武器装备落后D.统帅无能
7.
2019年2月28日,美方第三次向中国返还流失文物,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文物返还。近年来,国家文物局通过外交斡旋、司法合作、友好协商等方式,促成4000余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如下图中文物的遗失和哪一事件有关(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
洋务运动的最终目的是(  )
A.维护清朝的统治B.学习西方先进制度
C.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D.开启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9.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主要原因在于(  )
A.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海军B.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工业
C.洋务运动派遣了留学生D.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制度
10.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不同之处是(  )
A.清政府求和B.清政府的失败
C.签订不平等条约D.中国人民被剥夺自卫的权利
11.
《中国外交史》:“貌似强大的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所表现的伟大的反抗力量面前,不得不暂时放弃了瓜分中国的妄想,只得继续通过腐朽的清朝政权,来统治和奴役中国人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义和团运动阻止了中国被瓜分的命运
B.帝国主义彻底放弃了统治中国的梦想
C.通过《马关条约》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中国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
12.
陈旭麓认为:“维新变法期间,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他们向西方追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地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他们……为广开中国的民智而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这说明戊戌变法运动
A.取得了巨大成功
B.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度
D.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3.
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先割占中国领土和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分别是( )
A.英国 美国B.英国 法国C.英国 俄国 D.俄国 日本
14.
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朝对峙政权的标志性事件是
A.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
C.北伐与西征
D.颁布《资政新篇》
15.
一部以打击跨国贩毒集团为主题的电视剧《破冰行动》正在热播,它体现了当今缉毒警察不畏艰难险阻,坚决打击毒贩的牺牲精神。早在180年前,虎门也上演了一场“破冰行动”,这一行动的主角是
A.林则徐
B.关天培
C.邓世昌
D.陈化成
16.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17.
一个外国资本家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你认为最早出现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B.洋务运动时期
C.《马关条约》签订后D.鸦片战争后
18.
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技能。能反映下面关于中国近代史的部分知识结构的主题是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19.
中国近代史上有这么一位人物:他既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又兴办洋务运动以求富国强兵。这位人物是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20.
1853年,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建国纲领,该纲领规定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平均分配产品的愿望。这个纲领是
A.《资政新篇》
B.《海国图志》
C.《四洲志》
D.《天朝田亩制度》
2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加入协约国参战,作为战胜国,停止对战败的德、奥赔款支付;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部分的庚款余额,苏俄亦在1920年宣布放弃。材料中的内容源于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2.
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是(   )
A.镇压义和团运动B.维护清王朝统治
C.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D.迫使清政府妥协
23.
据史料记载:甲午海战时北洋水师在舰船吨位、舰队建制、舰炮活力等方面与日本海军相比,或是相差无几,或是互有优劣;但北洋水师遭到惨败,直至全军覆没。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A.北洋水师官兵作战不力
B.北洋水师将领指挥不利
C.李鸿章实行投降政策
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24.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 虎门销烟 B. 炮轰广州城    C. 鸦片战争 D. 三元里抗英
25.
有人认为,道光皇帝应该愧对先祖,因为在他手上曾丢失了土地,这里的“土地”是
A.钓鱼岛B.香港岛
C.台湾岛D.辽东半岛
26.
《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一条款损害了中国的
A.领土主权B.司法主权C.关税自主权D.内河航运权
27.

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    )

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

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          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

28.

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    )

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

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          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

29.
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依据是什么(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外国公使可以进入北京
C.在通商口岸建立工厂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0.
电影《大刀王五》是以戊戌变法运动为历史背景的。其中有一镜头,侠客大刀王五秘密进入监狱,准备营救被关押的好友,但他的好友执意不走,表示甘愿为变法而流血牺牲。他的好友是(  )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杨深秀
31.
洋务派试图通过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来“求强”、“求富”,以挽救清王朝。洋务派为“求富”而创办的民用工业是(  )
A.安庆内军械所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D.轮船招商局
32.
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标志中国近代化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B.新文化运动C.洋务运动D.鸦片战争
33.
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变法有关的句子是(  )
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3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