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孙中山先生认为此次革命尚未成功,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 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时间,促其实现。
——孙中山遗言
(1)孙中山遗言中提到的革命指的是哪次革命运动?(2)孙中山先生认为此次革命尚未成功,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之痛]

(1)材料中170多年前、150多年前和110多年前发生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有何影响,请选择其中一个历史事件说明。
(2)请分别写出图一、图二人物的英雄事迹。两位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
(3)通过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主题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注意至少从两个角度来说)
[历史之痛]
材料一 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的国家---中国,然而170多年前英国派出的只有7000人的远征军远道而来,打败了这个拥有80万军力的东方大国。150多年前十月的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110多年前的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巨大的国耻。
[奋起抗争]材料二 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他们“若鸦片一日未决,本大臣一日不回”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他们的不屈不挠、御侮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

(1)材料中170多年前、150多年前和110多年前发生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有何影响,请选择其中一个历史事件说明。
(2)请分别写出图一、图二人物的英雄事迹。两位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
(3)通过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主题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注意至少从两个角度来说)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后,农副产品开始纳入世界市场,农民除受地主剥削外,还要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剥削。同时,条约所规定的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他们将战争的恶果转嫁到农民身上,给农民加上了更为沉重的新税。当时流行这样的民谣:“农民背上三把刀,徭役苦,租米重,利钱高”。而随着大量外国商品的涌入,手工业者大量破产而沦为通商口岸“猪仔馆”买卖人口的对象。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材料 鸦片战争后,农副产品开始纳入世界市场,农民除受地主剥削外,还要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剥削。同时,条约所规定的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他们将战争的恶果转嫁到农民身上,给农民加上了更为沉重的新税。当时流行这样的民谣:“农民背上三把刀,徭役苦,租米重,利钱高”。而随着大量外国商品的涌入,手工业者大量破产而沦为通商口岸“猪仔馆”买卖人口的对象。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选择题- (共30题)
4.
1904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甲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乙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丙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丁说:我目睹过谭嗣同慷慨赴死。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5.
在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播音员海霞这样解说一副巨幅画像″革命先行者_________,凝视着天安门广场,他曾经奋力让黑暗的中国走向黎明。”这里的他指的是( )
A.康有为 | B.梁启超 | C.孙中山 | D.黄兴 |
6.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始采用民国纪年。在今天的台湾地区依然实行民国纪年法,请问今年——2019年,是民国多少年( )
A.民国一百零七年 | B.民国一百零八年 | C.民国一百零九年 | D.民国一百二十年 |
10.
下列哪部纲领性文件至力于创建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时,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
A.《天朝田亩制度》 | B.《资政新编》 | C.《新青年》 | D.《三民主义》 |
12.
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佣工人进行生产,这说明洋务运动( )
A.实现了“自强” “求富”的目标 |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C.创办了大量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 D.对外国资本入侵有一定抵制作用 |
16.
戊戌变法期间,慈禧太后和荣禄发动政变,下令捕杀维新派人士,废除变法法令,政变的实质反映了( )
A.维新派没有让她来主持变法 | B.光绪帝企图通过变法来行使皇帝的权利 |
C.变法损害了顽固派的利益 | D.变法完全脱离了当时中国的社会实际 |
17.
鸦片战争的爆发揭开了侵略与对抗、中西社会冲突的帷幕,中国因此被轰入了近代,产生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变化,此次战争爆发于( )
A.1839年 | B.1840年 | C.1894年 | D.1900年 |
20.
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
B.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
C.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D.《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 |
22.
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从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
A.火烧圆明园 | B.割占香港岛 |
C.割九龙司地方一区 | D.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
23.
北洋舰队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直接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A.平壤战役 |
B.黄海海战 |
C.辽东战役 |
D.威海卫战役 |
25.
对联的内涵往往带有对时事的绝妙讽刺。近代史上的某次谈判中,伊藤博文出上联相难:“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李鸿章对曰:“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这里“帝王度量”在《马关条约》中是指( )
A.禁止反帝 | B.协定关税 | C.割地赔款 | D.允许驻军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3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