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县城区联合考试体八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504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25

1.综合题(共4题)

1.
近代历史上,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三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要地;
(1)中国称发生在1840年的中英战争为“鸦片战争”,而英国则一直称之为“通商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材料一中哪一条款最能满足英国的这一愿望?
(2)材料二中的条约签于哪次战争之后?与材料一相比,列强在中国的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所签订的条约对中国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4)通过以上三则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讨论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中,小历与小史同学有不同的看法,小历同学认为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的自救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理,所以它对中国社会没有积极作用。小史同学则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所以应对洋务运动予以全面肯定。
(1)写出一个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军事工业。
(2)你是否同意小历和小史关于洋务运动历史作用的看法?请说明理由
3.
李老师让同学们围绕“近代化探索”这一主题设计历史板报,请你参与完成。
材料一 经过了中法、中日两次的战役,中国人既受了这样一番教训,自然会转变态度,着眼在政治方面,另谋一个改造的方案,于是有打着“变法自强”的旗子来改革政治的“维新党”出现。
材料二:
陈独秀
1902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1907年赴法国考察研究
蔡元培
1902年赴日本考察1907年赴德国访问1912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
胡适
1910年赴美国留学
李大钊
1913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鲁迅
1902年留学日本
 
(1)材料一所描写的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探索?结合所学知识,拉开这次探索序幕的是哪个历史事件?这次探索的性质是什么?
(2)材料二所描述的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探索?分析表格中人物为什么会成为这次探索的主要代表人物?
(3)以上两则材料所反映的探索内容有什么不同?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孙中山生平活动大事年表
时间
主要事迹
1894年6月
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主张,未被采纳。
1894年11月
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朝统治。
1905年8月
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学说。
1907年
赴河内筹划广西起义,最终失败。
1910年4月
筹划黄花岗起义,最终失败。
1911年
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
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华民国。
1912年2月
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制订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3年以后
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革命斗争。
1925年3月12日
在北京逝世。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选择题(共28题)

5.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列强从中国带走了大量的茶和丝,茶和丝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茶、丝的生产。福建、浙江等地开始大规模种茶,还设立专门制作适合外国人口味的茶叶的加工厂。这样,从事小生产的中国农民被强性拽入资本主义市场,并成为附庸。”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
A.外国资本纷纷涌入中国
B.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C.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D.中国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附庸
6.
“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受到了致命的打击。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了。”材料论述的是
A.鸦片战争的背景
B.鸦片战争的经过
C.鸦片战争的结果
D.鸦片战争的影响
7.
1877—1889年,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与轮船招商局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旗昌公司破产,而太古、怡和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达成协议: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繁荣,表明洋务运动(  )
A.完全无力与外国的企业抗衡B.达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C.完成了中国近代社会工业化D.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的侵略
8.
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革命性质发生了变化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D.中国人民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9.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最大受益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日本D.沙俄
10.
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大概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济中心江南一带都乱了……把清朝的元气消耗得很厉害,导致国力衰减。”作者认为
A.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没有任何影响B.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者D.太平天国运动最后取得了成功
11.
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的方案是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D.《临时约法》
12.
我们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哪些是历史史实,哪些是历史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太平军痛打洋枪队B.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
C.左宗棠收复新疆D.《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民族危机
13.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体现了官兵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英勇殉国的电影是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C.火烧圆明园D.甲午风云
14.
观察如图,可以看出《马关条约》的签订
A.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B.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C.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了中国腹地D.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
15.
某历史兴趣小组编排了一幕反映1900年的历史课本剧,下列剧情片段符合史实的
①签订《辛丑条约》  ②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  ③清军拆毁大洁炮台  ④义和团在廊坊一带阻击八国联军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6.
八国联军未能实现瓜分中国的美梦,最主要的原因是
A.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B.清政府的抵抗
C.侵略中国的军事力量不足D.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7.
引发如下表所示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清政府被追签订了(  )
时间
1894年前
1900年
列强在华设厂总数
80家
933家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8.
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主张利益均沾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
A.英国B.美国C.俄国D.日本
19.
把“1839年6月”和“广州”两个要素结合在一起,可以确定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向中国输送第一批鸦片
B.林则徐虎门销烟
C.道光帝派遣林则徐到广州禁烟
D.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20.
今天中国国民党的前身是
A.兴中会B.同盟会C.光复会D.华兴会
21.
如图所示毕业证书颁发于
A.公元1948年B.公元1949年C.公元1950年D.公元1951年
22.
某历史兴趣小组想要了解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他们要找的文献应是
A.《资政新篇》B.《中华民国约法》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讨袁檄文》
23.
为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1915年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发动了
A.二次革命B.护国战争C.护法运动D.北伐战争
24.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批判性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B.开始的时间是1915年
C.兴起的标志是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D.以北京大学和《新青年》为主要阵地
25.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光绪帝没有实权B.维新派发动了人民群众
C.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薄弱D.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势力
26.
“帝国主义支持着的各派新旧军阀,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持续不断的战争。”军阀割据混战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
A.资产阶级共和国B.君主立宪制国家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
27.
“壮哉!武昌首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伟哉!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这幅对联中的“武昌起义”发生在
A.1927年
B.1919年
C.1911年
D.1898年
28.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29.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两次伟大实践。二者的共同主张有 (  )
A.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挽救民族危机B.推翻君主制度
C.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D.用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来救中国
30.
胡适先生曾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指的是(  )
A.君主立宪时代B.民主共和时代
C.民主科学时代D.君主专制时代
31.
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A.实现民族独立
B.创办了近代教育
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实现了国家统一富强
32.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主要反映了三民主义中的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