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近代历史上,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三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要地;
(1)中国称发生在1840年的中英战争为“鸦片战争”,而英国则一直称之为“通商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材料一中哪一条款最能满足英国的这一愿望?
(2)材料二中的条约签于哪次战争之后?与材料一相比,列强在中国的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所签订的条约对中国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4)通过以上三则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
材料一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三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要地;
(1)中国称发生在1840年的中英战争为“鸦片战争”,而英国则一直称之为“通商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材料一中哪一条款最能满足英国的这一愿望?
(2)材料二中的条约签于哪次战争之后?与材料一相比,列强在中国的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所签订的条约对中国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4)通过以上三则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讨论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中,小历与小史同学有不同的看法,小历同学认为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的自救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理,所以它对中国社会没有积极作用。小史同学则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所以应对洋务运动予以全面肯定。
(1)写出一个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军事工业。
(2)你是否同意小历和小史关于洋务运动历史作用的看法?请说明理由
在讨论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中,小历与小史同学有不同的看法,小历同学认为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的自救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理,所以它对中国社会没有积极作用。小史同学则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所以应对洋务运动予以全面肯定。
(1)写出一个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军事工业。
(2)你是否同意小历和小史关于洋务运动历史作用的看法?请说明理由
3.
李老师让同学们围绕“近代化探索”这一主题设计历史板报,请你参与完成。
材料一 经过了中法、中日两次的战役,中国人既受了这样一番教训,自然会转变态度,着眼在政治方面,另谋一个改造的方案,于是有打着“变法自强”的旗子来改革政治的“维新党”出现。
材料二:
(1)材料一所描写的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探索?结合所学知识,拉开这次探索序幕的是哪个历史事件?这次探索的性质是什么?
(2)材料二所描述的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探索?分析表格中人物为什么会成为这次探索的主要代表人物?
(3)以上两则材料所反映的探索内容有什么不同?
材料一 经过了中法、中日两次的战役,中国人既受了这样一番教训,自然会转变态度,着眼在政治方面,另谋一个改造的方案,于是有打着“变法自强”的旗子来改革政治的“维新党”出现。
材料二:
陈独秀 | 1902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1907年赴法国考察研究 |
蔡元培 | 1902年赴日本考察1907年赴德国访问1912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 |
胡适 | 1910年赴美国留学 |
李大钊 | 1913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
鲁迅 | 1902年留学日本 |
(1)材料一所描写的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探索?结合所学知识,拉开这次探索序幕的是哪个历史事件?这次探索的性质是什么?
(2)材料二所描述的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探索?分析表格中人物为什么会成为这次探索的主要代表人物?
(3)以上两则材料所反映的探索内容有什么不同?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孙中山生平活动大事年表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孙中山生平活动大事年表
时间 | 主要事迹 |
1894年6月 | 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主张,未被采纳。 |
1894年11月 | 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朝统治。 |
1905年8月 | 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学说。 |
1907年 | 赴河内筹划广西起义,最终失败。 |
1910年4月 | 筹划黄花岗起义,最终失败。 |
1911年 | 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1912年1月1日 | 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华民国。 |
1912年2月 | 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制订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1913年以后 | 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革命斗争。 |
1925年3月12日 | 在北京逝世。 |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选择题- (共28题)
5.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列强从中国带走了大量的茶和丝,茶和丝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茶、丝的生产。福建、浙江等地开始大规模种茶,还设立专门制作适合外国人口味的茶叶的加工厂。这样,从事小生产的中国农民被强性拽入资本主义市场,并成为附庸。”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
A.外国资本纷纷涌入中国 |
B.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
C.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
D.中国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附庸 |
7.
1877—1889年,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与轮船招商局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旗昌公司破产,而太古、怡和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达成协议: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繁荣,表明洋务运动( )
A.完全无力与外国的企业抗衡 | B.达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
C.完成了中国近代社会工业化 | D.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的侵略 |
10.
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大概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济中心江南一带都乱了……把清朝的元气消耗得很厉害,导致国力衰减。”作者认为
A.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没有任何影响 | B.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 |
C.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者 | D.太平天国运动最后取得了成功 |
12.
我们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哪些是历史史实,哪些是历史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 B.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 |
C.左宗棠收复新疆 | D.《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民族危机 |
15.
某历史兴趣小组编排了一幕反映1900年的历史课本剧,下列剧情片段符合史实的
①签订《辛丑条约》 ②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 ③清军拆毁大洁炮台 ④义和团在廊坊一带阻击八国联军
①签订《辛丑条约》 ②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 ③清军拆毁大洁炮台 ④义和团在廊坊一带阻击八国联军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17.
引发如下表所示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清政府被追签订了( )
时间 | 1894年前 | 1900年 |
列强在华设厂总数 | 80家 | 933家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26.
“帝国主义支持着的各派新旧军阀,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持续不断的战争。”军阀割据混战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
A.资产阶级共和国 | B.君主立宪制国家 |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D.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 |
28.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
29.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两次伟大实践。二者的共同主张有 ( )
A.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挽救民族危机 | B.推翻君主制度 |
C.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 D.用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来救中国 |
31.
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A.实现民族独立 |
B.创办了近代教育 |
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D.实现了国家统一富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