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495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20

1.综合题(共4题)

1.

材料1919年5月4日下午,十几个学校的学生齐集天安门,人人手里拿着一面或两面白旗,上面写着“还我青岛”“头可断青岛不可失”。第二天,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6月3日,北京学生在街头演讲时被北洋政府逮捕一百七十八人,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越来越多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他们纷纷以自己的行动声接学生爱国斗争。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指出五四运动初期的斗争主力。
(2)小历同学认为,五四运动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这是指五四运动终结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你是否赞同他的看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陈独秀的活动

1915年

创办《青年杂志》

1917年

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1919年

起草《北京市民宣言》

1920年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

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

 

材料二  1918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每周评论》。从这以后,新文化知识分子由批判封建旧传统等一般宣传,开始转向宣传现实的政治斗争,把民主与科学思想同时事政治结合起来。五四运动前后,《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每周评论》也刊载了摘译版《共产党宣言》以及陈独秀《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等文章。

(1)材料一中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一中陈独秀的活动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3)据材料二,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思想宣传的内容有了哪些新变化?
(4)综上所述,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
3.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并没有塑造出具有民主、共和思想的“新国民”。整个社会虽然具有一些“新气象”但其底蕴却是旧的,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的根基和表征都没有破除。没有思想启蒙和坚强思想领导的革命难以取得根本而全面的成功。中国急需一场思想文化的“革命”。

材料二 新式的知识分子群体不断壮大,希望在中国确立起民主自由的价值观。帝制破除之后,专制控制大大减弱,为各种新思想、新观点的出现和争鸣提供了温床。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在俄国变成了现实,各种社会思潮大规模向世界扩散,留学海外的知识分子接受这些思潮后回国也极力宣传。这些都有利于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和发展

材料三 五四运动之前,新文化运动主要是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科学思想,运动范围仅限于知识分子,与广大群众和现实政治相脱离。经过五四运动,它与社会政治、群众运动结合更加紧密,其内容也开始转向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新青年》也由民主主义刊物转向马克思主义刊物,新文化运动发展成为了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思想运动。

——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根据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举一个)新文化运动口号是什么?
(3)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请概括写出3点。
4.
论述题

材料 革命者们“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在1911年10月10日,他们发动了武昌起义,建立了湖北军政府,诸省纷纷响应。随后,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清帝退位,民主共和制代替了君主专制,共和制首次在中国成为一个鲜活的事实。临时政府发布“剪辨通令”,强行剪去男子头上的辫子;革除缠足等陋习,推动妇女解放运动,使广大妇女摆脱封建枷锁,大胆走出家门,参与社会事务。

——摘编自《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1)根据材料,指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地点。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选择题(共30题)

5.
下图为《近代中国史纲》某章的目录,该章的主题应为(  )
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C.辛亥革命D.国民大革命
6.
有学者指出:帝制的覆灭意味着对儒学三纲之首和传统等级制的彻底否定,意味着芸芸众生那些整天忙于磕头的脑袋和应酬跪拜的双脚同时得到解放,让它们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和走路。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根除了社会陋习
C.废除封建制度
D.推动了思想解放
7.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以下各项不属于五四运动重要成果的是
A.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B.罢免卖国贼职务
C.废除了“二十一条”
D.迫使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8.
每年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这与林则徐领导的哪一事件有关?
A.虎门销烟
B.收复新疆
C.黄海大战
D.武昌起义
9.
***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一百年前的这场运动中,“不曾有的姿态”主要是指
A.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精神
B.农民阶级成为运动的先锋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反对一切外来的西方文化
10.
这场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这场运动”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11.
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需要解决资金、原料和运输同题,下列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是
A.轮船招商局B.海南制造商C.福州船政局D.大生纱厂
12.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时期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一个缺口。这主要说明戊戌变法
A.维护了封建统治
B.得不到群众支持
C.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D.传播了革命思想
13.
新文化运动时期,以陈独秀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针对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积弊,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当时中国社会的积弊是
A.专制与愚昧
B.封闭与自大
C.落后与野蛮
D.迷信与盲从
14.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曾流传着一首歌谣:“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此歌谣中“天父杀天兄”指的是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天京事变
D.天京陷落
15.
面对甲午战争后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仁人志士奔走呼号,掀起了救亡图存的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6.
2019年是五四爱国运动爆发100周年,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华民族走向民族复兴的新的历史起点,它标志着中国
A.近代史的开端
B.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C.新文化动的兴起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7.
蔡元培先生给孙中山先生的挽联中写道:“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由此可见,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A.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8.
如下图是陈独秀关于辛亥革命的言论。该言论表明他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
A.旧思想根深蒂固
B.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革命果实被窃取
D.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19.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结束。该条约主要内容不包括(  )
A.割地赔款B.五口通商C.协定关税D.严禁鸦片
20.
下图所示是五四运动的
A.背景
B.过程
C.结果
D.影响
21.
戊戌变法措施中,属于政治改革内容的是
A.裁撤冗官冗员
B.编制国家预算
C.开办新式学堂
D.训练新式军队
22.
《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说明
A.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23.
下图所示为实业张謇所办公司发行的股票。票据发行的年份应是公元
A.1933年
B.1934年
C.1935年
D.1936年
24.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俄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25.
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如下所示,处侵华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26.
“甲午战败损失惨,洋务运动弊端显。中国面临被瓜分,民族危机特空前。”这首歌谣描写的是
A.《南京条约》的影响
B.戊戌变法的背景
C.洋务运动的背景
D.《辛丑条约》的影响
27.
某学者指出:“一曰,须言之有物……八曰,不避俗语。”该史料涉及新文化运动
A.提倡民主
B.提倡科学
C.提倡新道德
D.提倡新文学
28.
如图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两次重要的历史事件,下列对这两次事件看法正确的是
A.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B.图1事件将图2事件推向了高潮
C.图2事件加速了图1事件的步伐
D.都是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9.
下图是某史书第二十章的目录,其中“天国”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30.
下图是新编《中国历史》第一单元 的目录,根据内容判断其单元主题应是
A.近代化的探索
B.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1.
在中国古文中没有第三人称的女性代词。提倡白话文以后,刘半农勇于破旧立新,以一句话为例,创造了“她”字——她说:“他来了,诚然很好;不过我们总要等她。”“她”字的创造反映了
A.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
B.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度
C.辛亥革命传播民主共和
D.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
32.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主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校
33.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
A.金田起义
B.颁布《天朝天亩制度》
C.天京事变
D.天京陷落
34.
“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中华民族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寻找失去的尊严,寻找在世界的位置,寻找复兴的道路……”。西方列强的“一巴掌”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3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