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像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这样的民族耻辱,在中国近代史上比比皆是。但唯独1919年的这一次,激发了一场意想不到的人民运动。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人经历了难以承受的从大喜到大悲的心理落差。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贼”所代表的政府;并概括出五四运动的性质。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
(4)根据材料,概括“五四精神”。
材料一 像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这样的民族耻辱,在中国近代史上比比皆是。但唯独1919年的这一次,激发了一场意想不到的人民运动。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人经历了难以承受的从大喜到大悲的心理落差。
——摘编自陈晋《五四为什么永远?》
材料二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摘自《北京学界通报宣言》
材料三 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新派期刊仅《新青年》、《新潮》等不超过10种,而在五四运动之后的半年中,中国出现了大约400种新的白话文期刊,大约350种周报,而且,皆以“传播新思想,改造旧社会”为己任。……那些后来成为著名共产党人的青年人,无不是在对各种各样的强国思路和手段的比较选择中确立起自己的信念的。——摘编自陈晋《五四为什么永远?》
(1)根据材料一,指出导致“1919年的这一次……意想不到的人民运动”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贼”所代表的政府;并概括出五四运动的性质。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
(4)根据材料,概括“五四精神”。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武昌起义的枪声,宣告了大清王朝的覆灭。民族平等、民权自由、民生幸福的呼声在中华大地回荡。空前的民主气象,竟办实业的浪潮,形成了生机勃勃的局面。国体改变了,政体改变了,民主共和的理想就要实现了;辫子剪掉了,服饰改换了;龙旗扔掉了,五色旗飘起来了。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晰。)
材料 武昌起义的枪声,宣告了大清王朝的覆灭。民族平等、民权自由、民生幸福的呼声在中华大地回荡。空前的民主气象,竟办实业的浪潮,形成了生机勃勃的局面。国体改变了,政体改变了,民主共和的理想就要实现了;辫子剪掉了,服饰改换了;龙旗扔掉了,五色旗飘起来了。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摘编自左玉河《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1)根据材料,指出社会风俗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晰。)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全新的社会类型”的含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民识字而不得为智民”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激进的知识分子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一个主题。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戊戌变法是先进知识分子力图通过中国社会内部结构的自我调整转出一个全新的社会类型,将一个封建专制的中国改造成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使国家步入世界发展的轨道,走上现代化的道路。——摘编自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三 有文字为智国,无文字为愚国;识字为智民,不识字为愚民。而吾中国有文字而不得为智国,民识字而不得为智民,何哉?裘廷梁曰:此文言之为害矣。民智才能国强,而文言造成的言文分离使一些粗通文字的中国人即使识字也无法读懂文章,无法掌握相关的知识。——摘编自赵炎秋《近现代文白之争及其反思》
(1)根据材料一,指出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目的。(2)根据材料二,概括“全新的社会类型”的含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民识字而不得为智民”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激进的知识分子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一个主题。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在此以前,中国是东方的庞然大物,亚洲最大一个封建制度的堡垒。但是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的最后一壁。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评价“这场战争”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在此以前,中国是东方的庞然大物,亚洲最大一个封建制度的堡垒。但是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的最后一壁。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的名称。(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评价“这场战争”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2.选择题- (共30题)
16.
“……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在山东直隶两省之内,至少当有十万人数,加入此项运动……”,材料中的“此项运动”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 B.义和团运动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18.
1901年梁启超首先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五四运动之后“中华民族”一词逐渐普及,几乎家喻户晓。“中华民族”概念从产生到被认同的背景应该是( )
A.军阀割据战火连年 |
B.维新思想初见端倪 |
C.传统文化备受冲击 |
D.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
19.
下列选项中属于孙中山领导、参与的革命活动有
①组建中国同盟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 ③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④建立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根据地
①组建中国同盟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 ③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④建立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根据地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21.
学者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指武昌起义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 B.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 |
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 D.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 |
27.
林则徐曾对关心国事的年轻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下列最能印证林则徐担忧的史实
A.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其不平等条约 | B.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不平等条约 |
C.甲午战争及其不平等条约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其不平等条约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3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