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材料一1839年的这场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和英国的国情有什么不同?(2)根据材料一回答,英国向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是什么?中国战败后被迫接受了英国的什么“条件”?
(3)材料二中为什么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从鸦片战争中你得到怎样的认识?
材料一 “拒签和约”是……一项重要成果,全国人民为此进行了坚决斗争。天津、陕西等地赴北京代表,在新华门冒雨伫立一天一夜。陕西学生代表屈武“长跪痛哭,以首触地有声”,激愤地说:“现在国家都要亡了,如果政府再不想办法,不答应学生的要求,我们只好以死力争。”
材料二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材料三 英国公使朱尔典也大体同意我的看法……这场中国的民族运动基本上是合理的……这场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
——1919年美国公使芮恩施给美国国务院的报告
(1)以上材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一场民族运动的情况?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看出6月以后这场运动的主力军出现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说“这场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这场运动采取了什么方式?
(4)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向当时的青年学生们学习些什么?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在民族危机日严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
材料三2016年10月31日,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拜谒了南京中山陵。她表示,在孙中山先生的精神感召下,两岸一定会携手并进,为了民族复兴和民生繁荣,共同推动和平发展,创造未来愿景。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材料一中的两个工厂是由中国近代哪一个政治派别创办的?它们在性质上有什么不同?(2)材料二中的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戊戌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材料三中,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分析,新文化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
2.选择题- (共15题)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 B.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遭到军警镇压 |
C.袁世凯复辟帝制 | D.辛亥革命失败 |
A.自由 | B.平等 | C.爱国 | D.和谐 |
A.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 B.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 |
C.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 D.提出了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
A.《马关条约》 | B.《南京条约》 | C.《辛丑条约》 | D.《北京条约》 |
①李鸿章②康有为③梁启超④严复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