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卫辉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490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22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没有按正常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半殖民半封建道路。压迫和阻止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帝国主义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外争独立,内争民主。

——《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她辛劳为民族,共产党她一心救中国,她指给人民解放道路,她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主题是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的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为实现这一主题分别做出怎样努力?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标志和意义?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民这段探索史给了我们什么历史启示?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片是历史的记忆,时代的烙印深刻其上,承载着荣辱,诉说着兴衰。自1840年开始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步加深。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是哪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2)图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史的哪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这次战争后,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3)通过图三这场战争,帝国主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列举一条该条约的内容说明清政府已成为了“洋人的朝廷”?
(4)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请举例说说近代史上中国农民阶级的哪次反抗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北京“六三”大逮捕消息传到上海后,经上海学联的联络,实现了商店罢市、工人罢工、学生罢课的“三罢”斗争,……罢工斗争不断扩大……进入最高潮,以致上海市外市内、海上陆上、交通和电话通讯等均告断绝。与此同时,全国30多个城市,也卷入到斗争中来,五四爱国运动已成燎原之势。……在这种种巨大压力下,北京政府开始动摇,终于恐慌……五四运动取得史无前例的胜利。
——摘编自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五四”胜利以后,反帝斗争与反军阀斗争结合在一起,一浪接着一浪,表明全国反帝爱国运动在继续发展。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进步社团也在各地大量涌现。……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出现了一个介绍和宣传社会主义的热潮
——摘编自王桧林、郭大钧主编《中国现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片反映了“五四运动”的哪一斗争目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爆发城市。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19年6月5日起,“五四运动”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归纳五四运动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2.选择题(共19题)

4.
外国船(包括兵船),可以往来于沿海各通商口岸,也可以在长江一带自由通航,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
A.《天津条约》签订后B.《南京条约》签订后
C.《辛丑条约》签订后D.《九国公约》签订后
5.
据图判断“读书摘要”中的“会议”是指***、董必武等人(  )

1921年7月12日
***、董必武等人在上海召开秘密会议。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国民党一大D.中共二大
6.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闹剧仅仅维持了八十三天就在四面楚歌中失败了,这说明了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清朝统治的腐朽没落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革命党人实力强
7.
下边示意图中的“?”应填入
A.兴办新式学校
B.翻译外国书籍
C.裁撤冗官冗员
D.开办民用企业
8.
当历史开始进入二十世纪的时候,在中国的心脏地带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西方侵略的群众运动。材料中的“群众运动”指的是(  )
A.虎门销烟B.太平天国运动
C.公车上书D.义和团运动
9.
“辛亥革命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政治方向,因此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主要体现在当时
A.提出三民主义
B.推翻封建制度
C.建立民国和颁布《临时约法》
D.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10.
19世纪洋人苦于无法找到改变贸易困境的商品,在他们看来,“中国拥有一切东西,世界上最好的食物: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花、丝绸等”。“幸运的是一种新的商品出现了”,“新的商品”是
A.棉纺织品B.机器
C.鸦片D.枪炮
11.
恩格斯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这次战争”中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
“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中国存亡,就在此举!”材料中的“此举”指的是( )
A.五四运动B.新文化运动
C.北伐战争D.西安事变
13.
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个时期,都留下许多有着时代特色的口号。以下口号能反映五四运动的是
A.“扶清灭洋”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反对华北自治”
D.“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14.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成为末代皇帝。这一历史事件的深远意义在于中国
A.宣告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开启了近代化探索
C.改变了社会性质
D.摆脱了殖民统治
15.
在中国古文中没有第三人称的女性代词。提倡白话文以后,刘半农勇于破旧立新,以一句话为例,创造了“她”字——她说:“他来了,诚然很好;不过我们总要等她。”“她”字的创造反映了
A.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
B.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度
C.辛亥革命传播民主共和
D.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
16.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主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校
17.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下列关于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都
南京
B
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
C
国旗
五星红旗
D
纪年法
公元纪年法、并行民国纪年法
 
A.A
B.B
C.C
D.D
18.
下列哪一次斗争显示了农民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
A.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关天培率兵奋起抵敌D.清军抗击英法联军
19.
构建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技能。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对该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C.中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20.
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一组织的革命纲领阐发“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这一组织”是
A.中国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国国民党
D.中国光复会
21.
120年前,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深重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发起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开启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之路,将维新变法运动作为中国政治近代化开端的主要依据是
A.变法裁撤冗官B.变法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变法开办新式学堂D.维新派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22.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  )
A.必须依靠本国政府力量
B.必须依靠帝国主义力量
C.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
D.单枪匹马不能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