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488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22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自那时开始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步加深。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提到的这场战争”是哪一国家发动的?“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割香港岛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赔款2100万银元

赔款二亿两白银

开放广州、福州等5个通商口岸

开放长江流域4个商埠

协定关税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材料二《南京条约》内容中,最能反映当时西方列强侵华诉求的是哪两项规定?
(3)从地理位置来看,《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开放通商口岸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材料三:2012年9月23日,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正式交付使用。海外媒体纷纷发表评论:中日对钓鱼岛之争愈演愈烈之际,“辽宁”号航母改变中国海军结构,改变了中日力量对比,强化远海能力,是中国强大实力的体现。抚今追昔,看到我国海军今日之强大,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想起110多年前的中国海军以及那场耻辱的黄海大战。

(4)材料三中所提到的110多年前黄海发生的海战属于哪次战争的一部分?此战中,率领致远舰英勇抗击日军的民族英雄是谁?

材料四: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清政府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

(5)材料四中清政府收到“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份“礼物?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
(6)综合上述材料,请写出这一时期(1840-1901年)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材料中器物探索之路在历史上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制度变革)

材料二:1895年,北京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摘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材料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中为什么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
(思想解放)

材料四:民国早期……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李显龙主旨演讲》

(4)材料五中“民族主义运动指的是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什么说“这是中国现代历史上开创性的时刻”?
(新的征程)

材料六: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新中国,并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5)综合上述材料,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选择题(共20题)

3.
“中国历史选择了这个特别的日子,放射出中国革命最初的曙光。鲜红的党旗自从在十三个人身后飘起时,中国命运的希望一日比一日红火。”下列史实与“这个特别的日子”相关的是(  )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B.决定发动武昌起义
C.选举***为中央局书记D.建立兴中会
4.
在福州一纪念馆的檐柱上,挂着一幅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楹联歌颂的是(  )
A.林则徐B.洪秀全C.关天培D.陈化成
5.
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开始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这个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新文化运动D.辛亥革命
6.
《诗经》中的诗篇《甘棠》描写了召伯施惠政于民的故事。后人曾用“甘棠”比喻西征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并沿途栽树,造福百姓的左宗棠。左宗棠西征捍卫国家领土主权”是指(  )
A.收复新疆B.虎门销烟C.平息倭患D.抗击洋枪队
7.
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个时期,都留下许多有着时代特色的口号。以下口号能反映五四运动的是(  )
A.“扶清灭洋”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反对华北自治”D.“民主与科学”
8.
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的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人物是
A.
B.
C.
D.
9.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当时的情况,下列刊物中你首先应该查阅的是
A.
B.
C.
D.
10.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它)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这里的“它”是指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1.
选取关键信息是识记历史事件的重要方法。下列信息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的是
A.金田起义
B.洪秀全
C.“扶清灭洋”
D.《天朝田亩制度》
12.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在读书人的呼吁下,皇帝“不甘作亡国之君”,实行变法,其具体措施有
A.废除科举制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创办福州船政局
D.颁布剪辫法令
13.
在中国古文中没有第三人称的女性代词。提倡白话文以后,刘半农勇于破旧立新,以一句话为例,创造了“她”字——她说:“他来了,诚然很好;不过我们总要等她。”“她”字的创造反映了
A.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
B.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度
C.辛亥革命传播民主共和
D.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
14.
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闭抗击八国联军D.左宗棠击败阿古柏
15.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②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输入③爆发于1856年  ④美俄两国为帮凶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③
16.
“自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自强求富梦”——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变法强国梦”——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C.“民主共和梦”——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实现中国历史第一次巨变
D.“民主科学梦”——促进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
17.
王嘉宾,南京高淳人,出生于1865年,死于1913年。13 岁考取秀才,28 岁中江南乡试第一名(解元),30 岁后积极参加政治活动。30 岁后,他参加的政治活动可能有(  )
①戊戌变法  ②辛亥革命 ③新文化运动 ④五四运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8.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说:“其最大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9.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0.
20世纪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为时代新声。歌词唱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词中的“旧邦新造”是指
A.维新法令的颁布     B. 中华民国的成立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1.
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想,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材料中所说的“世界的革命思想”指的是(  )
A.维新思想B.三民主义
C.马克思主义D.***思想
22.
把中国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是(  )
A.上海工人罢工B.香港海员罢工
C.天津工人罢工D.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