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第十四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487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26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南京条约》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哪个条款使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中国经济的作用?
(2)材料二条约的签订跟哪场战争有关?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南京条约》相比,该条约最大的危害体现在哪里?
(3)综上所述,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爱国志士,你会提出什么样的救国方案?请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回答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北京参加科举会试的1300多名来自各省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材料二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此事件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与哪一历史人物有关?他要杀的“贼”是哪种人?为什么又“无力回天”?
(3)从以上历史人物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3.
“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透过李鸿章洋务历程,体验洋务自强的艰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各题。
材料一 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亲眼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他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自信地写道:“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学习西方技术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建之事”。
(2)根据材料二概括轮船招商局在经济方面起到的作用。
材料三 李鸿章办了多年洋务之后,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写道:“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抑实不如日本。”后来,曾为洋务运动旗帜的江南制造总局,被日军侵占,更名为“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
(3)根据材料三分析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原因有哪些。
(4)结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说说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有何积极意义。

2.选择题(共37题)

4.
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获取大量赔款B.洗劫并焚毁圆明园C.增加新的通商口岸D.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5.
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与此相关的史实是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黄海大战
D.丰岛海战
6.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台湾是在哪一不平等条约中被割占的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天津条约》
7.
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8.
由1300多名举人发起的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
A.鸦片战争的炮声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太平天国起义
D.《马关条约》签订
9.
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刊物中,居于南北舆论界领导地位的是
A.《中外纪闻》《湘学报》
B.《时务报》《国闻报》
C.《湘学报》《知新报》
D.《天演论》《变法通议》
10.
下列历史情景发生在平壤战役期间的是
A.戚继光抗击倭寇
B.左宝贵中炮牺牲
C.林则徐虎门销烟
D.丁汝昌自杀殉国
11.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A.甲午战争
B.抗日战争
C.鸦片战争
D.开国大典
12.
列强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13.
清朝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武器装备落后
B.清政府临战犹豫不决
C.清朝社会经济落后
D.清朝的政治制度落后
14.
洋务运动的口号根据时间顺序为
A.自由、求富
B.求富、民主
C.求富、自强
D.自强、求富
15.
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16.
有人说:“洋务运动因战争而兴起,又因战争而宣告失败”。战争分别指
A.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B.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7.
下列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严惩外国侵略者
C.发表《资政新篇》
D.反对封建统治
18.
近代以来,中国皇宫文物大量流失到西方国家,这一现象首先出现于
A.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19.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是
A.旧式农民战争的局限性B.拜上帝教不符合中国国情
C.在军事策略上屡犯错误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20.
从“1856年,杨秀清,韦昌辉,由盛转衰”等历史信息中,你能够联想到的历史事件
A.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
C.天京事变
D.天京陷落
21.
恩格斯说到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法国
22.
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的南京,曾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D.《马关条约》
23.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作战双方没有变化B.原因一脉相承
C.性质一样D.结果大同小异
24.
(题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其直接目的是为了    (   )
A.毒害中国人的体质B.牟取暴利,掠夺白银
C.打开中国的贸易大门D.为发动战争寻找借口
25.
“从香港和五口(五处通商口岸)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材料描述的是
A.鸦片输入的危害
B.《马关条约》的后果
C.中国边疆的危机
D.《南京条约》的影响
26.
禁毒英雄林则徐在上书道光帝的奏则中;“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最终打动了道光帝。根据材料,道光帝答应林则徐禁烟的根本目的是( )
A.鸦片走私导致财富外流B.吸食鸦片迫害了中国人民的体质
C.吸食鸦片导致人民家破人亡D.为了巩固封建统治
27.
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克勒拉德恩说:“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在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其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 (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28.
《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这些规定的实质是
A.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C.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D.贯彻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29.
某文献中记载;“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该文献是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30.
(2015·湖南衡阳)历史大戏《台湾·1895》曾在央视一套热播,剧中李雪健饰演的李鸿章在1874年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被笑指犯下了低级的历史错误。这是因为()
A.李雪健与李鸿章在形象上差异很大
B.李鸿章没有经历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圆明园是甲午中日战争后被日军所烧
D.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1.
《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危害最大是
A.赔款2亿両白银
B.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C.增开沙市。重庆为商埠
D.割辽东半岛、台湾给日本
32.
一个外国人在征得清政府允许后,在苏州开办了一家工厂。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33.甲、乙两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2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都是8.5环,方差分别是:S2=3,S2=2.5,则射击成绩较稳定的是{#blank#}1{#/blank#}(填“甲”或“乙”).
34.甲、乙两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2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都是8.5环,方差分别是:S2=3,S2=2.5,则射击成绩较稳定的是{#blank#}1{#/blank#}(填“甲”或“乙”).
35.
有人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洋务运动,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柳成荫”的:
A.修建了铁路,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
B.创建了三支近代海军,增强了海防力量
C.引进西方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企业
D.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6.
“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洋务运动的哪一项措施符合上述思想
A.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B.派遣海外留学生
C.创办轮船招商局
D.创设京师同文馆
37.
下图是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工匠制造的铁甲舰“平远号”。制造此舰的目的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维护清朝统治
C.发展海外贸易
D.进行科学考察
38.
19世纪中后期,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主张学习西方,他们所进行的近代化探索活动()
A.极大地动摇清政府的统治B.彻底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C.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D.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思想
39.
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A.裁撤冗官冗员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
D.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40.
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本,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维新变法,最重要的是()
A.培养人才B.开办学校
C.废除科举D.改变政制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3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