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若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材料二 在地球上某个角落里有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一个强盗叫做法国,另一个则叫做英国。
————[ 法 ]维克多·雨果《致巴特力尔上尉》
(2)材料二中指的是哪一事件?这场战争中哪一条约的签订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材料三 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然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马关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 《吴玉章回忆录》
(3)据材料三,指出“东方小国”是指哪一国家?材料中所指的是哪场战争?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主要影响?材料四 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中国人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
(4)材料中提到的“礼物”指的是什么?这份礼物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什么?(5)学习了中国近代这段屈辱的历史,我们有何启示?
材料一 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1)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你怎么看待李鸿章的说法?材料二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史上的哪一事件?变法法令中最有利于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内容是什么?材料三 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中国发展的政治障碍已经扫除,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回答,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尚未实现的是什么主义?材料四 就在封建文化穷途末路的时刻,“德先生”和“赛先生”出现了,中国思想历史发展从此拐了一个弯,有了一个崭新的开始。
(4)材料四反映的是什么运动?材料五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5)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也是学习西方的历程,据材料五结合所学,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2.选择题- (共19题)
A.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B.使中国走上“自强”的道路 |
C.将外商排除出中国市场 | D.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

A.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
B.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
C.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
C.义和闭抗击八国联军 | D.左宗棠击败阿古柏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
B.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
D.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A.鸦片战争的炮声 |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C.甲午战争的惨败 |
D.中华民国的成立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