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485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23

1.综合题(共2题)

1.
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若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材料二 在地球上某个角落里有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一个强盗叫做法国,另一个则叫做英国。   

————[ 法 ]维克多·雨果《致巴特力尔上尉》

(2)材料二中指的是哪一事件?这场战争中哪一条约的签订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材料三 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然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马关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 《吴玉章回忆录》

(3)据材料三,指出“东方小国”是指哪一国家?材料中所指的是哪场战争?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主要影响?

材料四 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中国人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

(4)材料中提到的“礼物”指的是什么?这份礼物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5)学习了中国近代这段屈辱的历史,我们有何启示?
2.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1)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你怎么看待李鸿章的说法?

材料二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史上的哪一事件?变法法令中最有利于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内容是什么?

材料三 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中国发展的政治障碍已经扫除,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回答,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尚未实现的是什么主义?

材料四 就在封建文化穷途末路的时刻,“德先生”和“赛先生”出现了,中国思想历史发展从此拐了一个弯,有了一个崭新的开始。

(4)材料四反映的是什么运动?

材料五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5)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也是学习西方的历程,据材料五结合所学,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2.选择题(共19题)

3.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 1300 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 10 万匹。”这说明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兴办(  )
A.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B.使中国走上“自强”的道路
C.将外商排除出中国市场D.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4.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绘制一些简单的图示 , 可以能对历史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与发展有更直观地了解。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
A.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B.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5.
恩格斯说到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法国
6.
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闭抗击八国联军D.左宗棠击败阿古柏
7.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这说明义和团运动具有
A.明显的爱国性质B.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C.明显的迷信色彩D.广泛的群众基础
8.
当代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京郊的一座废墟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9.
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
A.金田起义B.定都天京C.天京事变D.北伐、西征
10.
福州临近中国优质红茶的产地武夷山,近代是作为列强的原料榨取地而开港的.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
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1.
下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一双大手把一根烟枪折为两段。此雕塑是为了纪念在这里发生的一次轰轰烈烈的反对外国毒品走私的运动。这一雕塑应该建在()
A.厦门B.虎门C.澳门D.江门
12.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割台湾”“偿二百兆”源于哪次列强侵华(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是
A.打开中国的国门B.镇压义和团运动
C.帮助清政府维护统治D.占领中国
14.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引发了1915年的
A.二次革命B.护国战争
C.护法运动D.军阀混战
15.
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去实地考查辛亥革命的首发地,他们应该去(  )。
A.南京B.上海C.武昌D.北京
16.
曾纪泽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中国人的不明时势,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势。”洋务派“徐图自强”的最早措施是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17.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说:“其最大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8.
历史课上,当老师介绍到詹天佑“少年时代就赴美留学,学习铁路专业”时,李刚立刻联想到詹天佑能受到这种教育应得益于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19.
陈旭麓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由13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
A.鸦片战争的炮声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甲午战争的惨败
D.中华民国的成立
20.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1.
标语、口号带有特定时代的历史印记。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时代诉求的是(   )
A.“自强”“求富”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民主”“科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