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诸城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9485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23

1.综合题(共3题)

1.
从14世纪开始,英国社会逐步由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世纪中叶以后,英国等西欧国家和地区的农村也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大地主把获取的土地租给富裕农民或农业家,形成租地农场。租地农场主雇人进行商品化种植或养殖生产,用雇佣劳动者取代了传统的依附农民,使农场的经营具有了资本主义的性质。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租地农场与封建庄园的土地经营有何区别。

材料二   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

——钱乘旦《英国通史》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合适的政治”在英国形成的标志是什么?谈谈你对“新的文明”的理解。

材料三   这些发明和革新,使英国的工业生产逐步打破地域限制,分布于更广大的范围内,尤其是向煤铁资源较为集中的英格兰西北部、苏格兰南部和威尔士南部等地扩展,形成了像曼彻斯特、利物浦、里兹、伯明翰、设菲尔德、格拉斯哥等新兴工业中心城市。

——《英国通史》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发明和革新”的主要代表。并据材料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产生的影响。
2.
各国人民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对自由、民主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众革命不仅发生在巴黎,也发生在农村,农民拆除篱笆,夺取土地,烧毁庄园主的住宅。面临这种革命形势,国民议会中的贵族和教士只得屈服于现实,和平民一起投票赞成废除封建制度。在1789年名为“八月的日子”里,通过……这份宣言阐明了关于自由、财产等基本原则。

——据《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判断材料中“这份宣言”的名称。据材料分析“民众革命”的主要目的。

材料二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正在以它们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据《全球通史》

(2)请从政治的角度分析“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的表现。结合所学指出为此进行的1861年改革在俄国历史上的地位。

材料三   随着南方原有的上流社会的彻底毁灭,大批的北方人开始涌入战败地区。有很大一部分人出于民主和人道动机,去教导那些穷困的、曾经是奴隶的人们读写的基础知识或基本的谋生技艺。黑人在南方参加选举,在立法机关当代表,有的还担任公职。

(3)据材料三,在战败地区出现了哪些新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分析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3.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仅仅一个世纪之后,欧洲的航海家们已经发现了我们现在所知世界的大部分地区,并绘制成图。在最早的几次航行中,探险家首先开辟航线,永远地结束了世界主要文明相互隔绝的局面。

——据《人类文明史图鉴:发现新大陆(公元1400年—1500年)》

(1)据材料一,“探险家首先开辟航线”对世界历史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中华文明对“开辟航线”做出了什么贡献?

材料二   杰斐逊的政治观点,主要受启蒙思想家洛克“天赋人权”说和卢梭“社会契约”论的影响。但他给“天赋人权”理论注入民主主义的成分。1774年,他发表《英属美洲权利综论》,阐明自由和平等是天赋予人的权利。痛斥了英国殖民当局的高压政策,是侵犯了人民的自然权利。

——据《启蒙运动对美国独立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杰斐逊的政治观点,并简述启蒙运动对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材料三   日本政治家们用政府投资建造了他们认为国家需要的产业……招聘外国技师,派遣日本人去海外学习,当这些产业组织有序且生意兴隆的时候,政府会把他们卖给私人企业。日本的成功便在于以最小的挫折和浪费建立了他们认为必须的工业。

——据《菊与刀》

(3)据材料三,归纳“最小的挫折和浪费”的方式,并概括日本发展工业的特点。

2.选择题(共24题)

4.
历史社团的同学们开展探究式学习,提交的历史小论文有“克里米亚战争与俄国推行改革”、“日本黑船事件与明治维新”、“《马关条约》与中国戊戌变法”。据此判断,该探究学习的主题是
A.工业文明冲击下的社会改革B.近代亚洲的沦陷
C.亚洲民主制度的构建D.西方国家的殖民掠夺
5.
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
A.庄园土地的收入归领主所有B.份地是佃户的主要生活来源
C.佃户的基本义务是提供劳役D.林地与荒地都可以共同使用
6.
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里,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迄今为止人类保存最完整和最早的成文法典。该法典是
A.《罗摩衍那》B.《汉谟拉比法典》C.陶片放逐法D.《十二铜表法》
7.
“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材料反映了
A.手工业者与农业联系更加紧密B.手工工场分工细化
C.手工业生产逐渐资本主义化D.庄园制度彻底破产
8.
据《英国史》记载:1840年利物浦的工人、短工和雇佣劳动者,平均寿命只有15岁,工人们的孩子有57%不到5岁就死去了,这说明工业革命
A.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B.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C.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D.恶化了无产阶级生存环境
9.
教材目录的编写体现了历史发展的主题。下面目录体现的近代历史发展的主题是
A.封建专制制度的瓦解B.英国的殖民统治瓦解
C.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D.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0.
下图的时间轴,简要描述了某位伟人伟大的一生,据此判断该人物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但丁D.瓦特
11.
《国际歌》中唱到:“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歌曲里的“真理”指的是
A.公平正义思想B.共产主义思想C.理性主义思想D.自然科学理论
12.
华盛顿被称为美国国父,学者们一般将他和林肯并列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华盛顿与林肯的共同历史贡献在于
A.促使民族独立B.维护国家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D.废除奴隶制
13.
某校九年级学生在学完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后,对两者进行了比较,其中正确的是
A.改革前都遭到了西方的侵略B.改革后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C.都提倡文明开化,注重发展教育D.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4.
《全球通史》评价: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这说明了拿破仑对外战争()①传播了法国革命的精神②引起欧洲人民的反抗③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④动摇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A.①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5.
拉斐尔创作的《圣母的婚礼》中圣母端庄、文雅,达·芬奇创作的《圣母、圣要与圣安妮》中圣母赤着脚,更像一位村姑。两位艺术家的作品体现了
A.人文主义思想B.君权神授思想C.神权至上思想D.民主科学思想
16.
《全球通史》中描述道:人口压力加之诸国家和城市国家之间的竞争的促进力,驱使商人们去寻找新的产地、新的路线和新的市场。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B.适应人口迅速增长
C.对黄金的疯狂追求D.传统商路关税上涨
17.
加亚尔等在《欧洲史》中说:“在这次壮举以后,人们更清楚地了解海洋与大陆的分布状况,能够更精确地确定地球的形状和体积。”这位航海家最有可能是
A.郑和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
18.
下图是某国一段历史发展线索的示意图。你认为空白框对应的事件是
A.颁布《大宪章》B.克伦威尔统治C.光荣革命D.攻占巴士底狱
19.
英军统帅盖奇1774年给伦敦的报告中惊呼:“遍及整个美洲大陆的激情把所有的人联合在一种共同的事业中,全体人民到达这样的狂热程度,以致准备进行疯狂的尝试。”报告中“共同的事业”是指
A.寻找通往美洲的新航路B.摧毁封建专制统治
C.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D.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20.
《世界文明史》指出:“《联邦宪法》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为“警惕”专制政治,美国“制定者们”采取的措施是
A.分权制衡B.总统至上C.君主立宪D.贵族共和
21.
近代法国史学家薛纽伯曾说:“旧时的法律是贵的,它把人分成一些不平等的阶级……现在社会是德谟克拉西(民主)的,它已使一切人在法律之前平等。”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能反映该思想的法律文件是
A.《独立宣言》B.《拿破仑法典》C.《共产党宣言》D.《马赛曲》
22.
“它摧毁了平民心目中压迫的象征,掀开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材料中的“它”是指
A.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B.制宪议会制定宪法
C.欧洲组建反法联盟D.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23.
14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艺术家们放弃了以前那种独特的美学,采用了一种更加人性化的艺术方法。这一充满变革的时代被称之为
A.垦殖运动B.文艺复兴C.殖民扩张D.启蒙运动
24.
数据统计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参考。下为日本明治年间的某统计表,导致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对外扩张
B.殖产兴业
C.文明开化
D.美国的扶植
25.
《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震动世界。恩格斯说它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这是在强调(   )
A.马克思主义引导了国际工人运动
B.《共产党宣言》是近代最畅销的著作
C.它批判吸收了前人的思想精华
D.《共产党宣言》推动了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26.
美国史学家帕尔默认为,内战后,美国形成了一种观念:美国不是由各成员州组成的,而是由一个不可改变地团结在起的人民组成的民族国家。此材料意在说明美国内战
A.废除了奴隶制度
B.解决了社会的根本矛盾
C.巩固了国家统一
D.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27.
普希金指出:“俄国在斧头的敲击声和大炮的隆隆声中作为一艘新下水的军舰进入了欧洲强国的行列。”这说明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落后状态,成为军事强国
B.促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C.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D.废除农奴制度,促进经济发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