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38中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484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23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3年,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工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到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1)材料一中“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打破”与什么战争有关?如何理解这场战争导致中国“解体”?

材料二: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陈天华《猛回头》

(2)材料二中国人民什么英勇反抗行为迫使洋人要求“这朝廷、压制我”?为什么说清政府己完全变成“洋人的守土官长”。
(3)材料二作者传播什么思想?
(4)从近代百年的屈辱历史中我们可以吸取哪些有益的历史教训?
2.
中国近代随着帝国主义佼略的不断加剧,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幵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材料一: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馒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这个大帝国在受轻视的、配备以现代战争武器的邻国面前显得十分无能。


——斯塔夫里町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图文反映哪一次侵华战争带来的影响?试分析“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

材料二:过去,中国有着一种与西方人感受到的非常类似的自豪感。由于这一原因,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对她来说特别残酷。……现在中国尖锐的和不无害处的民族主义,可以视为一种报复,发奋要成为一个大国,惟一的大国,不论付出什么代价都在所不惜。因此它渴望付出双倍的革命努力,毫不停息地向前进,并获取新的资源,比如俄文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正如过去中国欣然接受佛教圣典和试图结识德先生和赛小姐。那样,她现在着力研究历史、社会学和人种学。

——布罗代尔《文明史纲》第213页

(2)“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指哪一个世纪? “渴望付出双倍革命努力,毫不停息地向前进”在“这一个世纪中”有何表现?
(3)简述“过去中国……试图结识德先生和赛小姐”概况。  
(4)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在近代历程中的遭遇?
3.
中国现代化之路艰难曲折。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幸指出:“人皆震惊于添口(岸)之多……西洋各国到处准他人寄居贸易,而仍日益强盛,可知其病不在添口而在不能自强。”……“如泰西各国皆起于弹丸之地,创造各样利器,未及百年而成就如此之精。

——《复刘忡良中丞》

(1)李鸿章认为当时的国人最担心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李鸿章的思想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文中说:“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那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这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地……”

(2)在“这个五十年”里,中国所出现的重大“进化”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材料三:……当革命派效法盂德斯鸠、卢梭、华盛顿的理想被军阀统治的丑恶现实撕成碎片后,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楔入到文化心理层面,从中西之间的形而下的 比较,进入到形而上的比较。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用史实说明革命派的理想“被军阀统治的丑恶现实撕成碎片”?
(4)上述材料反映当时中国社会发展有何特点?(不得照抄材料)

2.选择题(共24题)

4.
“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抨激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这是作者对哪本(篇)著作的自我评价:
A.胡适《文学改良刍议》B.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C.鲁迅《狂人日记》D.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5.
他不过是我国旧环境产生的一个超等的大政客。在他的任内,他借了一批大外债,用暗杀的手段除了他的大政敌宋教仁,……幻想称帝。最后“他”在哪一历史事件中倒台:
A.二次革命B.护国运动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
6.
有学者对某史事是这样描述的:“挟千里席卷之势,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天堂之梦在烟焰和烈火中化为灰烬,则是他们的悲剧。”这描述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火烧圆明园C.义和团运动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7.
据记载,《马关条约》签订后的第一年,日本对中国的棉纱输出立刻增长了 4.3倍;第二年在1896年的基础上又增长了1.8倍”。这说明:
A.中国近代纺织原料主要依赖进口B.帝国主义进入资本输出的阶段
C.近代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的加深D.中国民族工业对棉纱需求剧增
8.
19世纪末,《时务报》发表了大批西方人看中国的文章(见下表),其主要目的是:
类别
篇数
比例
列强在中国
215
47.4%
经济/财政/商务
87
19.2%
总论
19
4.2%
 
A.希望得到列强支持B.向国人介绍西学C.掲露列强瓜分阴谋D.为变法制造舆论
9.
两江总督刘坤一在奏疏中说:“窃查此次战事,由于匪徒藉口仇教(基督教),肆行烧杀,致酿大患,各国调舰增兵,合而谋我。”这里所说的“匪徒”是:
A.太平军B.义和团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
10.
下列文章中,最有可能在《民报》上发表的是:
A.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B.梁启超《幵明专制论》
C.陈独秀《文学革命论》D.鲁迅《狂人日记》
11.
在下列有关孙中山活动的历史时间轴“? ”处应填的是:
A.提出三民主义/领导二次革命B.成立同盟会/领导护国运动
C.提出三民主义/领导护国运动D.创办《民报》/领导北伐战争
12.
1916年,有人在某报刊上发表文章说:“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之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作者属于:
A.维新派B.封建顽固派C.民主主义者D.洋务派
13.
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的政治制度是:
A.君主专制B.民主共和C.君主立宪D.开明专制
14.
下表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这一现象造成:
货物
单位
1843年税率
1858年税率
棉花

6.54%
5.72%
印花布

14.25%
4.98%
棉纱

6.94%
4.86%
 
A.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B.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
C.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的命脉D.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15.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提携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使中国开始走上富强道路
C.刺激了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
D.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16.
2018年4月,疑似圆明园被劫掠的青铜器文物“虎蓥(yíng)”(见下图)在英国拍卖,中国国家文物局发表声明谴责这一行为。如果虎蓥确系为圆明园文物,它被劫掠应发生于
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17.
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定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A.关天培B.林则徐
C.左宗棠D.邓世昌
18.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鸦片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
如果要在《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一书中迅速找到左宗棠抗击外来侵略行动国家统一的事迹,你应该查找下列哪一目录的内容(   )
A.1871:伊利记B.1894:甲午记C.1898:变法记D.1900:庚子记
20.

请你补写出下联,使之与上联构成对偶。

上联:学习成就人生路

下联:{#blank#}1{#/blank#}

21.

请你补写出下联,使之与上联构成对偶。

上联:学习成就人生路

下联:{#blank#}1{#/blank#}

22.

请你补写出下联,使之与上联构成对偶。

上联:学习成就人生路

下联:{#blank#}1{#/blank#}

23.
表格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陈洋同学在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后,绘制了下列表格,你认为此表格的主题是(   )
1861年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
1898年
光绪帝
《定国是诏》
1915年
陈独秀
《青年杂志》
 
A.军事工业的兴起B.政治体制的变革
C.民主思想的传播D.近代化道路探索
24.
陈旭麓先生提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这主要是指洋务运动
A.创办新式学堂B.兴办近代企业
C.建立现代海军D.传播西方思想
25.目前,我国个体、私营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占全部国内生产总值的33%;过去10年间,个体、私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已从不到1%提高到20%以上,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这一事实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    )
26.目前,我国个体、私营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占全部国内生产总值的33%;过去10年间,个体、私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已从不到1%提高到20%以上,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这一事实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    )
27.
《近代中闰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 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
A.虎门销烟B.洋务运动C.公车上书D.新文化运动

3.填空题(共3题)

28.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1)鸦片战争期间,     在吴淞率众英勇抵抗,血洒炮台;1894年,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
    指挥全舰官兵奋勇杀敌,结果全部壮烈殉国。
(2)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侵略国家是     
(3)1915年,陈独秀在     创办《青年杂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29.
历史上的口号或主张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的特征。
(1)洋务运动期间,在“     ” “求富” 口号指导下,洋务派开展了一场维护清朝统治
的自救运动。
(2)     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新文化运动提倡     与科学,促使人们思想空前解放。
30.
重大历史事件影响历史发展进程。
(1)清政府被迫签订   《     》,从此对外闭关锁国的局面结束。
(2)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     ,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3)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     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4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