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又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他们领导的运动对我国有何影响?
(3)图三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该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4)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中国的社会性质如何?近代中国的探索有何启示?
材料一: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1)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他们领导的运动对我国有何影响?
(3)图三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该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4)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中国的社会性质如何?近代中国的探索有何启示?
2.
材料分析

图一鸦片战争穿鼻海战图二甲午战争黄海激战图三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1)材料中的三幅图片,对应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侵华战争,请你依次写出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及它们分别带给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请举出19世纪中后期中国人民反入侵斗争的事例?(一例即可)
(3)中国反抗西方列强的斗争一再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从“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中,我们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图一鸦片战争穿鼻海战图二甲午战争黄海激战图三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1)材料中的三幅图片,对应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侵华战争,请你依次写出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及它们分别带给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战争 | 战后签订的条约 | 影响(社会性质的变化) |
鸦片战争 | | |
甲午战争 | |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 |
(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请举出19世纪中后期中国人民反入侵斗争的事例?(一例即可)
(3)中国反抗西方列强的斗争一再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从“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中,我们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2.选择题- (共39题)
3.
1916年袁世凯称帝失败后在四面楚歌中凄凉死去,北京街头出现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袁世凯死了”,下联是“中国人民万岁”,围观者说:“上下联对不起来”。作者说:“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这样说的主要理由是袁世凯
A.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公然复辟帝制 | B.镇压二次革命 |
C.出卖了维新派,扼杀了维新变法 | D.促使清帝退位 |
10.
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到:“它使传统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A.戊戌变法 | B.辛亥革命 | C.洋务运动 | D.禁烟运动 |
13.
近代某条约内容: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该条约是
A.《天津条约》 | B.《瑷珲条约》 | C.《北京条约》 | D.《尼布楚条约》 |
15.
太平天国运动中,意图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的方案是
A.《天朝田亩制度》 | B.《变法通议》 | C.《资政新编》 | D.《北京市民宣言》 |
16.
“它是当时中国最完整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但在当时,它并非太平天国题中应有之义,而是游离于农民斗争之外的东西。”材料评价的是()
A.《天演论》 | B.《新青年》 | C.《天朝田亩制度》 | D.《资政新篇》 |
17.
某史学家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洪杨那个时代,他们只具有极大的‘改朝’的机运,而无‘换制’的机运。”洪秀全不能解决中国近代史上“换制”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
C.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 D.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 |
21.
下图《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图中熊代表沙皇俄国,犬代表英国,青蛙代表法国,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香肠代表德国。它反映了()


A.中国主动对各国实行“门户开放” | B.列强在侵华利益上态度完全一致 |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 D.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
23.
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
A.关天培战死炮台 | B.圆明园惨遭洗劫 | C.太平天国定都南京 | D.义和团火烧教堂 |
25.
我国首部禁毒法于 2008 年 6 月 1 日起开始实施;1987 年联合国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第二天 6 月 26 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这是为了纪念“全球禁毒第一人”( )
A.林则徐 | B.关天培 | C.左宗棠 | D.邓世昌 |
27.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提携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B.使中国开始走上富强道路 |
C.刺激了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 |
D.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
30.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下列《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哪项内容最能体现英国这一意图( )
A.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
B.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
C.赔款2100万元 |
D.领事裁判权 |
31.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本家相信“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而事实是三年不到的时间内,这一梦想就开始破产。为扭转这一局面,英国采取的行动是
A.发动鸦片战争 | B.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
C.在中国设立工厂 | D.抢劫北京城 |
32.
一位历史学者认为道光皇帝的墓修筑的比其他帝王的墓都要矮小时,他认为这是因为“在他手上打败了仗,丢失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丢失”的土地是指
A.广州 |
B.台湾 |
C.辽东半岛 |
D.香港岛 |
33.
1895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成为东洋朝廷 | B.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
C.日本政治制度先进 | D.日本侵华准备充分 |
36.
1889年,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说:“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他主张
A.创办民用工业 |
B.任用维新人士 |
C.实行三民主义 |
D.宣传民主科学 |
37.
1917年,孙中山在汕头各界欢迎会上追述革命历程,称:“一次革命,起于武昌,为推翻满清之专制。二次革命,则在南京,为袁世凯暗杀宋教仁而起。”下列答案中“一次革命”与“二次革命”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没有“一次革命”就没有“二次革命” |
B.“二次革命”与“一次革命”没有任何关系 |
C.“二次革命”是“一次革命”的继续 |
D.“一次革命”和“二次革命”都是为了民主共和 |
40.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一些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而为维新变法运动拉开序幕的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 B.强学会的成立 |
C.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 | D.成立“兴中会”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3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