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高县文江学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483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23

1.综合题(共2题)

1.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又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1)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他们领导的运动对我国有何影响?
(3)图三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该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4)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中国的社会性质如何?近代中国的探索有何启示?
2.
材料分析

图一鸦片战争穿鼻海战图二甲午战争黄海激战图三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1)材料中的三幅图片,对应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侵华战争,请你依次写出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及它们分别带给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战争
战后签订的条约
影响(社会性质的变化)
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请举出19世纪中后期中国人民反入侵斗争的事例?(一例即可)
(3)中国反抗西方列强的斗争一再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从“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中,我们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2.选择题(共39题)

3.
1916年袁世凯称帝失败后在四面楚歌中凄凉死去,北京街头出现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袁世凯死了”,下联是“中国人民万岁”,围观者说:“上下联对不起来”。作者说:“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这样说的主要理由是袁世凯
A.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公然复辟帝制B.镇压二次革命
C.出卖了维新派,扼杀了维新变法D.促使清帝退位
4.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表现在(  )
A.赔偿白银4.5亿两B.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为了镇压(  )
A.义和团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虎门销烟D.戊戌变法
6.
被誉为“民主革命先行者”的是()
A.康有为B.孙中山C.***D.邓小平
7.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萍浏醴起义B.黄花岗起义C.镇南关起义D.安庆绍兴起义
8.
下列人物和著作搭配不准确的一项是()
A.黄兴 ----《警世钟》B.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C.邹容 ----《革命军》D.陈天华----《猛回头》
9.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A.B.C.D.
10.
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到:“它使传统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洋务运动D.禁烟运动
11.
孙中山发表檄文:“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妄(忘)共和,即称民贼”。“民贼”指
A.李鸿章B.袁世凯C.曹汝霖D.陆宗舆
12.
下表为某同学整理的一个历史小专题,其主题应该为
A.社会习俗的演变B.新闻出版业的发展C.教育近代化进程D.海外留学教育
13.
近代某条约内容: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该条约是
A.《天津条约》B.《瑷珲条约》C.《北京条约》D.《尼布楚条约》
14.
小明准备复习中国近代史上一件重要的历史事件,为此他制作了思维导图,下图中空白方框处应填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
15.
太平天国运动中,意图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的方案是
A.《天朝田亩制度》B.《变法通议》C.《资政新编》D.《北京市民宣言》
16.
“它是当时中国最完整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但在当时,它并非太平天国题中应有之义,而是游离于农民斗争之外的东西。”材料评价的是()
A.《天演论》B.《新青年》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
17.
某史学家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洪杨那个时代,他们只具有极大的‘改朝’的机运,而无‘换制’的机运。”洪秀全不能解决中国近代史上“换制”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C.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D.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
18.
下列对洋务运动根本目的的表述,正确的是()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维护清朝统治
19.
奕䜣曾写道:“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为此,洋务派
A.创办军事工业B.创办民用企业C.兴办新式学校D.成立海军衙门
20.
甲午中日战争中,著名的黄海战役中壮烈殉国的将领是
A.李鸿章B.左宝贵C.邓世昌D.丁汝昌
21.
下图《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图中熊代表沙皇俄国,犬代表英国,青蛙代表法国,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香肠代表德国。它反映了()
A.中国主动对各国实行“门户开放”B.列强在侵华利益上态度完全一致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D.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2.
近代以来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B.俄国C.法国D.美国
23.
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
A.关天培战死炮台B.圆明园惨遭洗劫C.太平天国定都南京D.义和团火烧教堂
24.
下列口号与义和团运动相关的是
A.“扶清灭洋”
B.“变法图强”
C.“师夷长技”
D.“均田免粮”
25.
我国首部禁毒法于 2008 年 6 月 1 日起开始实施;1987 年联合国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第二天 6 月 26 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这是为了纪念“全球禁毒第一人”( )
A.林则徐B.关天培C.左宗棠D.邓世昌
26.
关于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清朝政治腐败
B.清朝经济、军事技术落后
C.清朝武器装备落后
D.清朝无一将领率部抵抗
27.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提携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使中国开始走上富强道路
C.刺激了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
D.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28.
近代的许多报刊杂志在传播新思想和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下图所示的刊物,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是(  )
A.B.
C.D.
29.
同学们学习了《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发现两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有许多相似之 处,下面哪一项不是它们的相似之处(  )
A.赔款B.开放通商口岸C.割地D.允许开设工厂
30.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下列《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哪项内容最能体现英国这一意图(  )
A.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B.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C.赔款2100万元
D.领事裁判权
31.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本家相信“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而事实是三年不到的时间内,这一梦想就开始破产。为扭转这一局面,英国采取的行动是
A.发动鸦片战争B.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在中国设立工厂D.抢劫北京城
32.
一位历史学者认为道光皇帝的墓修筑的比其他帝王的墓都要矮小时,他认为这是因为“在他手上打败了仗,丢失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丢失”的土地是指
A.广州
B.台湾
C.辽东半岛
D.香港岛
33.
1895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成为东洋朝廷B.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C.日本政治制度先进D.日本侵华准备充分
34.
孙中山撰写挽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纪念的辛亥革命烈士是
A.陈天华
B.徐锡麟
C.邹容
D.秋瑾
35.
在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过程中,力图通过改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36.
1889年,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说:“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他主张
A.创办民用工业
B.任用维新人士
C.实行三民主义
D.宣传民主科学
37.
1917年,孙中山在汕头各界欢迎会上追述革命历程,称:“一次革命,起于武昌,为推翻满清之专制。二次革命,则在南京,为袁世凯暗杀宋教仁而起。”下列答案中“一次革命”与“二次革命”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没有“一次革命”就没有“二次革命”
B.“二次革命”与“一次革命”没有任何关系
C.“二次革命”是“一次革命”的继续
D.“一次革命”和“二次革命”都是为了民主共和
38.
某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网上搜集了“冯国璋、段祺瑞、张作霖”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师夷长技
B.维新变法
C.实现共和
D.军阀割据
39.
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华兴会B.光复会
C.强学会D.中国同盟会C
40.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一些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而为维新变法运动拉开序幕的事件是:(  )
A.公车上书B.强学会的成立
C.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D.成立“兴中会”
41.
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只经过103天,导致其失败的客观原因是( )
A.顽固派强大B.帝国主义破坏C.资产阶级软弱D.光绪帝遭囚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3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