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市相城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483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23

1.综合题(共3题)

1.
开放探究,感悟创新。
近代前期,中华大地狼烟四起,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一走进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连环“话”抗争)

(文字“载”侵华)
法国大作家雨果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
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漫画“聚”时局)

请回答
(1)图一图二两幅连环画封面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个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史实?连环画涉及的历史事件在近代历史上起了怎样的共同作用?
(2)作家雨果记载了列强发动的哪次侵华战争?揭露了列强侵华的哪一罪行?
(3)图三是创作于19世纪初的时事漫画,它反映的史实是什么?
(4)通过以上探究,你能得出哪些感悟?
2.
近代中国,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社会各个阶层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
材料一:“观万国之势,能变则金,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

——康有为

材料二:1895年,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宣传“新法之益”。不久,他在北京、上海组织强学会,并于1896年创办《强学报》,宣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1896年,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报》,这份报刊成为宣扬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1898年,他入京创办京师大学堂,培养了大量具有维新倾向的新知识分子。

——选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族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个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小变仍亡”是康有为对中国近代哪一运动的批评?该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处于什么地位?根据材料指出康有为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全变则强”?
(2)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派宣扬变法的方式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及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指出材料中“民族革命”的重要成果是什么?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英国殖民者的信函

材料二 在距“1894年中日事件”120年后的2014年4月21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的精神支柱,其中供奉着近代以来历次战争中战死的日军亡灵,包括二战时对中国和周边国家犯下滔天罪行的战犯。

——新华网

材料三 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清政府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发动战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中国被迫接受英国的“条件”写在什么文件里?这些条件对中国社会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1894年中日事件”指什么?用一句话概括“1894年中日事件”对中国造成的重大影响
(3)材料三中“西方人”是通过什么事件送给清政府“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的?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份声礼物”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

2.选择题(共28题)

4.
初二(4)班举行的一次历史活动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小兰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她的观点中与史实不符合的是
A.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B.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5.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以下书籍的主题是
A.进行民族民主革命B.主张变法改良C.重视发展教育D.主张发展军事工业
6.
孙中山评价说:“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他评价的是
A.萍浏醴起义B.黄花岗起义C.安庆起义D.镇南关起义
7.
如图所示毕业证书颁发于
A.公元1912年B.公元1919年C.公元1920年D.公元1921年
8.
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如图是学习主题为“近代化的起步”的知识结构。下列与图中数字编号①③相关的历史事件,完全对应恰当的是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洋务运动D.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9.
鸦片战争结束不到十年。一场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起义爆发了,它建立起与清廷对峙的政权,前后持续十几年,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它”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秋收起义
10.
1912年元旦,《申报》一篇名为《新祝词》的文章写道:“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这段材料表明(  )
A.清政府已经被推翻
B.中华民国已经成立
C.新文化运动已经开始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已经颁布
11.
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与哪国有关?(  )
A.美国B.日本C.英国D.俄国
12.
有人说:“洋务运动因战争而兴起,又因战争而宣告失败”。战争分别指
A.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B.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
下图是一本书的部分目录,你认为该书最有可能的书名是
A.《海国图志》
B.《甲午——120年前西方媒体的观察》
C.《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D.《瓦德西庚子回忆录》
14.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通过这一歌谣,可以分析出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 )
A.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反封建的农民运动D.反帝爱国运动
15.
引发如下表所示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清政府被追签订了(  )
时间
1894年前
1900年
列强在华设厂总数
80家
933家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6.
一个曾在中国海关任职的英国人说,上海“已经变成了无法无天的外国人们的一个真正黄金国……其中许多人都是属于这样一种类型的:只要有利可图,那么走私犯禁,一切都不顾忌,就是行凶杀人,也在所不惜。”这一情形开始于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17.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他的《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说 “这场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18.
19世纪有四位英国人曾经来到中国,在他们的日记中有误的是()。
怀特:1839年我的鸦片被中国人搜缴,我被迫承诺永不带鸦片来中国
詹姆斯:1845年向清政府申请在香港开办工厂
约翰:1860年我们与法国军人一起冲进夏宫,我拿了我几辈子都用不完的财富
奥托:1900年8月我们进入清国皇帝的宫殿,还到居民家中夺得许多战利品
A.怀特B.詹姆斯
C.约翰D.奥托
19.通读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在各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Hello! 1 name is Li Ying. I'm twelve. I'm from Zhaoqing. Now I'm in Zhaoqing No.4 Middle School. I'm 2Class Five, Grade Seven. Miss Gao 3 my English teacher. She is 4 old teacher. I have(有) a pen, a ruler and two 5 in my pencil-box(文具盒). Liu Ping is in Grade Seven, too. 6 is from Guangzhou. She is my good 7. Her 8 is 020-7198630. Now she can 9 English well(好). I think(认为) she is a good girl. Look!10is that? She is Liu Ping.

20.通读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在各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Hello! 1 name is Li Ying. I'm twelve. I'm from Zhaoqing. Now I'm in Zhaoqing No.4 Middle School. I'm 2Class Five, Grade Seven. Miss Gao 3 my English teacher. She is 4 old teacher. I have(有) a pen, a ruler and two 5 in my pencil-box(文具盒). Liu Ping is in Grade Seven, too. 6 is from Guangzhou. She is my good 7. Her 8 is 020-7198630. Now she can 9 English well(好). I think(认为) she is a good girl. Look!10is that? She is Liu Ping.

21.
从《中国文物流失概况简图》可以看出近代我国文物流失海外的第一次高潮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
22.
《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上述材料表明
A.中国已经完全成为了美国的殖民地B.帝国主义完成了对中国的瓜分
C.外国公使帮助清政府管理官吏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3.
历史学家陈旭麓曾说过“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其中的“它”指的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24.
曾国藩、李鸿章等是当时中国的第一流政治家,他们的大阵方针分两层:以外交治标,以自强治本。其中为“治本”而创办的企业是
A.汉阳铁厂
B.轮船招商局
C.安庆内军械所
D.湖北织布局
25.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据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该材料体现的政治原则有
①主权在民
②三权分立
③民主共和
④君主立宪原则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④
26.
段祺瑞说:“项城(袁世凯)帝制自为之迹,已渐暴露。我当年曾发采取共和通电,如今又拥项城登基,国人其谓我何?且恐二十四史中,亦再也找不出此等人物!所以公论,我宁死也不参与,论私,我从此只有退休,绝不发多一言。”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是( )
A.此时民主共和成为主要社会思潮B.袁世凯称帝使自己众叛亲离
C.段祺瑞反对帝制,真心拥护共和D.段祺瑞不敢违背民意拥袁称帝
27.
曾国藩曾经说过:“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从中能看出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发展资本主义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抵抗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D.利用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28.
有学者这样评述:“戊戌变法运动是近代中国新生的资产阶级的首次登台表演,虽然结局惨烈,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堪称划时代的意义。”这里的“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指
A.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条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中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29.
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
A. 严厉禁烟,抵御外侮 B. 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C. 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D.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30.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划线的字注音。

静{#blank#}1{#/blank#}

{#blank#}2{#/blank#}斜

花团锦{#blank#}3{#/blank#}

翻来{#blank#}4{#/blank#}去

{#blank#}5{#/blank#}

{#blank#}6{#/blank#}

{#blank#}7{#/blank#}

{#blank#}8{#/blank#}

逼人

人迹

3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划线的字注音。

静{#blank#}1{#/blank#}

{#blank#}2{#/blank#}斜

花团锦{#blank#}3{#/blank#}

翻来{#blank#}4{#/blank#}去

{#blank#}5{#/blank#}

{#blank#}6{#/blank#}

{#blank#}7{#/blank#}

{#blank#}8{#/blank#}

逼人

人迹

3.填空题(共3题)

32.
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去实地考查辛亥革命的首发地,他们应该去________;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地点是在________。
33.
在1894年中日黄海海战中,指挥“致远舰”撞击敌舰壮烈殉国的是________;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________。
34.
1851年洪秀全发动________,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废除________,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8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