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岑溪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482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23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但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不自觉走向自已预期目的的反面。

——摘选自《洋务运动史》

材料二 梁启超说:“李冯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其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中国必须用更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整个社会才有可能继续进步和发展。戊戍变法的发动者和组织者顺应了这一社会发展趋势和方向,打破封建思想的禁区,积极倡导变革和向资本主义学习,并且付诸实施,吹响了变法的号角,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摘编自杨杰《戊戍变法:百年后的反思与启示》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洋务派官僚们的预期目的是什么?这场运动客观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分析,梁启超认为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是什么?鉴于这一局限性,梁启超等人发动了一场什么运动?
(3)材料三中“这一社会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指什么?根据材料三回答,为什么说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说欧美共和的政治,我们中国此时尚不能合用的……我们中国的改革最宜于君主立宪,万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说大谬(错误)……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共和……”

——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讲词

材料二 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基本精神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孙中山提出了与以住不同的什么理想目标?影响孙中山提出这一理想目标的国外因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在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中,哪一个是孙中山提出的核心理想目标?与之相应的是三民主义中的哪一主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初步实现了他的哪些理想目标?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孙中山提出的理想目标为什么能被众多的中国人接受。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纽约时报》(1895年)

材料三  “八国联军最初要求清政府定支持义和团运动的十二名官员死罪,最后解决的办法是赐令庄王自裁;端王充军新疆;毓贤即行正法。在各省,从判处死刑直到仅仅加以逮责的官员共有119名。”

——《剑桥中国晚清史》

(1)材料一中的“脱出常轨,改道变形”指什么?什么事件使中国社会开始“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纽约时报》是针对什么事件作出上述评论的?为何如此评论?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材料三反映了清政府的职能发生了什么变化?

2.选择题(共20题)

4.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社会功能。如果要拍摄关于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剧,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A.黄海之战B.虎门销烟C.廊坊阻击战D.北伐和西征
5.
2019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5周年,下列关于甲午战争清军失败的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国力衰弱B.清军装备陈旧,武器落后
C.清军战斗力低下D.清政府腐败无能,妥协退让
6.
“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莫道中华尽懦弱,农民阶级志不移。”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戊变法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
7.
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点是
A.都受到清政府的重用B.都重视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C.都为中国的近代化作出页献D.都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8.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评述最全面的是
A.是一部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B.是一部反抗列强侵略的历史
C.是一部沦为半殖民地化的历史D.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
9.
台北的孙逸仙纪念馆之所以被称为“国父纪念馆”,主要是因为孙中山
A.建立了兴中会B.建立了中华民国
C.提出了三民主义D.领导了武昌起义
10.
1916年,《青年杂志》正式更名为《新青年》,其中“新”的含义包括
A.出国留学的青年B.具有民主思想的青年
C.维护清朝统治的青年D.遵循“孔孟之道”的青年
11.
军阀混战时期,控制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掌握北京政府实权的军阀为
A.直系军阀B.奉系军阀C.桂系军阀D.皖系军阀
12.
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林则徐
B.洪秀全
C.康有为
D.孙中山
13.
今年4月,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后,一位网友作诗:“巴黎悲失火,怎比百年前。圣母犹能圣,圆明不复园。”1860年,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
A.英国军队
B.英法联军
C.美英联军
D.八国联军
14.
“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拿下南京立天国,旗开得胜万民笑。”与歌谣相关的史实为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5.
康有为曾说:俄北瞰,英西啖,法南邻,日东眈,处四强邻之中而为中国、岌岌哉!况磨牙涎舌,思分其余者,尚十余国。这段话表明当时的中国
A.近代化探索起步
B.面临内忧外患
C.维新变法运动髙涨
D.民族危机加剧
16.
与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遇到的新情况主要是
A.利用宗教来发动农民起义
B.发生了内部斗争
C.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D.领导人贪图享乐
17.
观察下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棉纱
13.38
5.56
斜纹布
14.92
5.56
 
A.通商口岸的开放B.小农经济的破产C.纺织工业的发展D.协定关税的影响
18.
近代中国饱受列强侵略,下图这幅漫画反映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9.
19世纪末,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是
A.德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20.
“它是近代由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仅次于辛亥革命的又一次革命运动。从云南开始的…战争粉碎了封建帝国延续的阴谋,恢复的共和制。”材料评述的是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二次革命
D.护国运动
21.
1876年,李鸿章说:“中国之积弱不振,皆因贫穷之故。”他强调兴办(  )
A.军事工业B.民用工业C.出版机构D.新式学堂
22.
历史研究小组在研究某个政治组织时,搜集到了下列材料,他们在研究的是 ( )
A.兴中会B.同盟会C.强学会D.国民党
23.
“这是时间意义上一个新年的开始,更是历史意义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皇帝,也永远成为写在史书上的历史名词”,畅聊中“那个元旦”指的是
A.1911
B.1913
C.1912
D.1927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