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但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不自觉走向自已预期目的的反面。
——摘选自《洋务运动史》
材料二 梁启超说:“李冯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其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中国必须用更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整个社会才有可能继续进步和发展。戊戍变法的发动者和组织者顺应了这一社会发展趋势和方向,打破封建思想的禁区,积极倡导变革和向资本主义学习,并且付诸实施,吹响了变法的号角,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摘编自杨杰《戊戍变法:百年后的反思与启示》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洋务派官僚们的预期目的是什么?这场运动客观上起到了什么作用?(2)根据材料二分析,梁启超认为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是什么?鉴于这一局限性,梁启超等人发动了一场什么运动?
(3)材料三中“这一社会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指什么?根据材料三回答,为什么说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材料一 “有说欧美共和的政治,我们中国此时尚不能合用的……我们中国的改革最宜于君主立宪,万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说大谬(错误)……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共和……”
——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讲词
材料二 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基本精神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孙中山提出了与以住不同的什么理想目标?影响孙中山提出这一理想目标的国外因素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在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中,哪一个是孙中山提出的核心理想目标?与之相应的是三民主义中的哪一主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初步实现了他的哪些理想目标?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孙中山提出的理想目标为什么能被众多的中国人接受。
材料一 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纽约时报》(1895年)
材料三 “八国联军最初要求清政府定支持义和团运动的十二名官员死罪,最后解决的办法是赐令庄王自裁;端王充军新疆;毓贤即行正法。在各省,从判处死刑直到仅仅加以逮责的官员共有119名。”
——《剑桥中国晚清史》
(1)材料一中的“脱出常轨,改道变形”指什么?什么事件使中国社会开始“脱出常轨,改道变形”?(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纽约时报》是针对什么事件作出上述评论的?为何如此评论?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材料三反映了清政府的职能发生了什么变化?
2.选择题- (共20题)
A.英国军队 |
B.英法联军 |
C.美英联军 |
D.八国联军 |
A.近代化探索起步 |
B.面临内忧外患 |
C.维新变法运动髙涨 |
D.民族危机加剧 |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货物 | 旧税率(%) | 新税率(%) |
棉花 | 24.19 | 5.56 |
棉纱 | 13.38 | 5.56 |
斜纹布 | 14.92 | 5.56 |
A.通商口岸的开放 | B.小农经济的破产 | C.纺织工业的发展 | D.协定关税的影响 |
A.黄花岗起义 |
B.武昌起义 |
C.二次革命 |
D.护国运动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