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张甸初级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480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24

1.综合题(共2题)

1.
如图片是历史的记忆,时代的烙印深刻其上,承载着荣辱,诉说着兴衰。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以上四幅图片分别与哪一次侵华战争相关?
(2)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素养之一,请按时间顺序为图片排序。
(3)经历过一次次的侵华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如何变化?
(4)看了这四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有什么感想或看法?
2.
夜再黑,终会有曙光;路再长,终会有尽头。20世纪初,中国革命终于看到了希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1)请概括材料一中学生的主张。这些主张反映出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大事年表

(2)请用材料二中的史实证明下列观点:(每空填写一个序号)
先进知识分子在中共理论创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共成立后十分重视工人运动:
材料三 

上海兴业路76号
(3)***、董必武等人在上图的建筑中参加了中共一大。请写出该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历程,经由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先进知识分子的组织,产生了工人阶级的先进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幻想的破灭、推动他们去探求中国的新出路。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民国的初建》

(4)结合材料三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事件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2.选择题(共20题)

3.
外国船(包括兵船),可以往来于沿海各通商口岸,也可以在长江一带自由通航,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A.《南京条约》签订后B.《北京条约》签订后
C.《天津条约》签订后D.《辛丑条约》签订后
4.
辽宁庄河流域发现的甲午沉船遗址(经远舰)入选“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某班历史课上对此展开“我国海防发展”的学习活动。下列同学的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A.①③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
5.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近代社会民主化进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基本内容包括
①确立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  ②参议院行使司法权  ③总统行使行政权  ④国民一律平等,国家保护国民的合法权利
A.①③④B.①②④C.③④D.①②③④
6.
史学家蒋廷黼(fú)认为,同治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的,然能有相当的成绩,已经费了九年二虎之力。下列不能印证“相当的成绩”的有
A.创建北洋水师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C.创办轮船招商局D.创办京师大学堂
7.
历史学家把百年前的某历史事件视为“分水岭”,它“将八十年的旧民主时期和新民主时期分开。这一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维新变法
C.五四运动
D.新中国成立
8.
华为用5G技术使中国民族企业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华丽转身。历史上,我国民族工业起步于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9.
蔡元培先生给孙中山先生的挽联中写道:“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由此可见,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A.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0.
1901年,有报纸刊登了一篇评论,愤怒地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该评论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11.
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B.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C.阻止了民族危机的加剧D.近代海防意识的增强
12.
1836年《中国从报》登载:“(中国)是一个不大理会其他国家的自命不凡的国家。她视所有其他国家都不如她……一记来自外国强国的有力准确的一击,就会动摇她的基础。”率先对中国“准确的一击"的国家是
A.英国
B.日本
C.美国
D.法国
13.
下图所示为实业张謇所办公司发行的股票。票据发行的年份应是公元
A.1933年
B.1934年
C.1935年
D.1936年
14.
“这项条约是战胜者在炮口下强加给战败者的,它没有欧美国际协定中通常有的仔细审议。最讽刺的是,作为这场战争之直接起因的鸦片竟然只字未提。”该材料( )
A.指出了《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B.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C.解释了鸦片战争名称的由来D.反映了中国外交条约制度的确立
15.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代表顾维钧先生说:“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中国人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我想问问这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所以,我们拒绝签字!”这份“丧权辱国的和约”直接导致了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C.辛亥革命的爆发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6.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歌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俗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7.
史学家常把1916年至1927年成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其主要依据是这一时期
A.帝制复辟
B.军阀混战
C.日本侵华
D.东北易帜
18.
选取关键信息是识记历史事件的重要方法。下列信息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的是
A.金田起义
B.洪秀全
C.“扶清灭洋”
D.《天朝田亩制度》
19.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的文化启蒙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新青年》
B.《文学改良刍议》
C.《狂人日记》
D.《劳动界》
20.
以“民主”“科学”为口号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与这场运动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陈独秀、蔡元培
B.李大钊、康有为
C.鲁迅、魏源
D.胡适、梁启超
21.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在读书人的呼吁下,皇帝“不甘作亡国之君”,实行变法,其具体措施有
A.废除科举制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创办福州船政局
D.颁布剪辫法令
22.
有人说:西方侵略者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列强获取大量赔款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签订《北京条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