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94773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6

1.综合题(共5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焻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1)“诸子百家熠熠生辉”的局面出现在历史上什么时期?被后来历代统治阶级所推崇,在中国后来的学派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哪家学派?

材料二: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涵盖面很广,它包括中国书法、纂刻印章、中国结、京剧脸谱、文房四宝、佛、道、儒、国画、对联、二十四节气、另外,还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

(2)请你说出至少两个我国的传统节日?

材料三:东亚国家大量吸收中国文化,是在唐室中衰以后,由此可见,中国文化的价值并非完全依附国力对外传播。一些东亚国家把唐代的经书作为士大夫的必读书,其典章制度几乎完全由中国移植而去,城市的格局也仿照长安的市坊制建立。

——《东亚文化图》

(3)材料三中“中国文化的价值并非完全依附国力对外传播”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受唐代文化影响较大的一个东亚国家。

(4)综合以上探究,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1500年前后,世界终于冲破茫茫大海的阻隔,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海洋时代就此开启。然而中国,自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从此,海洋带给中国人的不再是友谊和荣耀,而是噩梦的代名词,骨肉的离散与悲欢。

材料二:李鸿章以变局观分析了中国已面对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指出中国海防的重点为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主张“防敌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炮铁船皆断不可少之物”。他分析了福建、上海二局造船的情况,认为“派中国学生、工匠赴国外学习是当务之急”。

材料三:我囯正式重视海洋发晨,海军建设是在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之后,没有海权人家就到家门口来争海权,没有开发权的话人家就到家门口来开发你的资源;另外一方面就是,我们意识到了海权问题的重要性,周边的国家也感觉到中国的力量越来越强,从未来发展看,中国应该是一个海洋国家,将来中国的活动应该是在太平洋、印度洋,这样才能支撑我们国家的后续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近代史上列强从沿海入侵中国并导致骨肉分离的战争及被离散的骨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釆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归纳推动中国海权意识、海洋建设不断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

   中、美、俄在世界上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三国关系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道路的借鉴)

材料一:“以俄为师”曾经代表了20世纪中期以前中国社会的进步思潮……中国近现代社会革命与建设,在“以俄为师”中得到发展,也在“以俄为师”中经历挫折,有宝贵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

——摘编自王垒《从“以俄为师”到“以苏为戒”》

(1)中国共产党人在以俄为师中经历挫折后,吸取教训,实事求是,分别走出了怎样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政策的转变)

材料三:

(2)指出上图中A阶段,中、美、苏三国正式开始联合起来抗击法西斯的史实。由C到D阶段,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未来的选择)

材料三:新时期的中美俄关系不应该是你上我下的跷跷板,三方应该一起做加法,而不是减法,应该一起谋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我们认为三方完全可以通过良性互动、相互促进,来共同履行维护世界和平的义务,共同承担促进全球发展的责任。

——2017年3月8日外交部部长王毅答中外记者问

(3)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新时期中美俄三方应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

4.

   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

材料二:(“十三五”时期)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45%……缩小城乡差距,既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也是释放发展潜力的关键。

——2016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三:近年来,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我国许多城市人口快速增长,超过了城市资源和环境承受能力,出现了交通拥猪、环境污染、城市无序扩张等现象,严重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何成刚《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城市化发展速度将其分成三个阶段,概括三个阶段城市化发展特点,并用图表法加以呈现。

(2)材料二表明我国推进城镇化的着眼点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推进城市化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

   请根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所反映内容的联系)

2.选择题(共16题)

6.
下面是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为此中共中央所采取的措施是(  )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30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A.坚决迎战,绝不放弃中共中央所在地
B.实行战略反攻,千里跃进大别山
C.转战陕北,以空间换取消灭敌人的机会
D.进行主力决战,掀起三大战役的壮举
7.
“公车之人散而归乡里者,亦渐知天下大局之事,各省蒙昧启辟,实起点于斯举。” “1895年以后,中国官绅产生普遍醒觉,行动日渐积极,并扩大方向。”这说明甲午战争(  )
A.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
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导致了实业救国的热潮
8.
对下面图示内容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b事件的名称分别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B.a、b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走出革命低潮的起点
C.挫折①是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进攻中心城市的行动最终失败
D.挫折②是指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9.
下列作品中直接反映“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事件的是(  )
A.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B.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
C.诗句: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
D.歌词: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0.
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为“两权分离”。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这一变化(  )
A.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
B.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
C.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
D.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11.
“又出新车了”“又有车降价啦”、这是近年来人们在每题上见得最多的一类消息,进入2003年,市场价格下降和企业新车下线就出现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有超过10款的轿车宣布降价,另外有北京现代索纳塔等多款新车下线,表面上看,企业的行为是自发的,但是都与一只看不见的手息息相关,材料中这只“看不见的手”说明了我国在现阶段实行的是(  )
A.社会主义企业体制改革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2.
“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是外国青年选出的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外国人纷纷表示:“出门不用带钱包,就带手机”。“外卖、快递都非常快”“高铁很棒”。这些现象反映出
①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②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③人们生活方式逐渐变化;
④中国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
如下图是中国《1957﹣1965年国家经济增长走势图》,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A.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B.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C.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14.
“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鼓励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它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主张世界各国在相处中相互监督,实行对等的约束和自我约束,具有法律性和道义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文中的“它”指“求同存异”的方针
B.表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C.文中的“它”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它”在万隆会议时提出,促成会议圆满成功
15.
年代尺是展现历史时空观念的方式之一。观察以下年代尺,方框内应填写的是()
A.阿拉伯帝国B.大清帝国C.拜占廷帝国D.大英帝国
16.
步入近代西欧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有(  )
①建立租地农场
②出现手工工场
③西欧庄园
④大学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7.
自法国大革命起,共和制和君主制的斗争持续了近一个世纪,从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到法兰西第一帝国,从第二共和国到第二帝国,政体几度变更,直到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共和制才日趋稳定。在法国,共和制最终战胜君主制的主要原因是(  )
A.启蒙思想的传播B.《人权宣言》的颁布
C.拿破仑对外扩张的失败D.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18.
《大国崛起》中说到:“瓦特驯服了地下之火,使之转化为机械能……爱迪生则以天上之火的形式,用于照明和动力……”材料反映了(  )
A.两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机械所使用的主要能源不同
B.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
C.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明都体现了科学理论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D.两次工业革命都是从一个国家率先开始,再扩展到其他国家
19.
如下图为漫画《自筑壁垒》,美国总统特朗普用“关税”砖头和“贸易战”水泥砌成了一口井,却不知不觉将自己困在了这个壁垒中,反映了(  )
A.中美两国核心利益矛盾突出
B.美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C.美国陷于孤立状况
D.美国世界霸主地位仍不可动摇
20.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两者最根本的相似之处是(  )
A.都是在战后经济困难时推行的
B.都把对工业的调整作为中心措施
C.都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D.都采取了国家强制干预经济的方式
21.
俄罗斯老兵科瓦连科说:“1942年夏天…纳粹军队跨过了顿河”“朱可夫采用防波堤战术,在酒客、地下室和破商店中进行磨人战斗,与此同时,河对岸的红军展开密集炮火攻击,精疲力竭的德军被包围了……”材料反映的战役(  )
A.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B.导致法西斯集团内部开始瓦解
C.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变化
D.迫使苏德双方最终妥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