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24分)从1840年到1919年的历史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几条并行前进、交错发展的历史脉络:列强发动的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志士仁人一次又一次地奋起,救国救民于苦海;……先贤们不懈斗争、上下求索,探寻着希望之路……
——摘编自《历史·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一: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领土,蹂躏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财富,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请写出列强将中国近代社会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四次侵略战争的名称。(4分)
材料二: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 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 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
—— 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
(2)材料二中的“自强运动”指什么历史事件?(2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主观目的是什么?(2分)
材料三“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3)材料三中,把梁启超的主张付诸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2分)
材料四: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4)材料四中的“革命”是指哪一重大事件?(2分)“革命成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4分)
材料五: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
(5)材料五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2分)为此掀起了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2分)
(6)依据当时的中国国情,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化进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摘编自《历史·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一: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领土,蹂躏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财富,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请写出列强将中国近代社会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四次侵略战争的名称。(4分)
材料二: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 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 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
—— 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
(2)材料二中的“自强运动”指什么历史事件?(2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主观目的是什么?(2分)
材料三“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3)材料三中,把梁启超的主张付诸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2分)
材料四: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4)材料四中的“革命”是指哪一重大事件?(2分)“革命成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4分)
材料五: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
(5)材料五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2分)为此掀起了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2分)
(6)依据当时的中国国情,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化进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
(1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
材料一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1964年4月5日董必武同志题诗
(1) 诗中“画舫“的所在地是指哪里?(2分)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2分)
(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3分)
材料二 历史图片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每一幅图片都生动叙述了一段历史。以下图片展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两个重大事件。
(3) 图一中的历史事件对中国革命产生怎样的重大影响?(2分)
(4) 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了什么会议?(2分)这次会议确定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2分)1936年10月长征三大主力红军在哪里胜利会师?(2分)
材料三 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大业……中国共产党胸怀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背负开天辟地的历史重托,高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火炬,照亮黑暗的旧中国,点燃新中国黎明的曙光。
——摘选自新华网庆祝中国共产党90华诞《伟大历程》开栏语
(5)请综合以上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3分)
材料一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1964年4月5日董必武同志题诗
(1) 诗中“画舫“的所在地是指哪里?(2分)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2分)
(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3分)
材料二 历史图片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每一幅图片都生动叙述了一段历史。以下图片展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两个重大事件。

(3) 图一中的历史事件对中国革命产生怎样的重大影响?(2分)
(4) 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了什么会议?(2分)这次会议确定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2分)1936年10月长征三大主力红军在哪里胜利会师?(2分)
材料三 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大业……中国共产党胸怀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背负开天辟地的历史重托,高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火炬,照亮黑暗的旧中国,点燃新中国黎明的曙光。
——摘选自新华网庆祝中国共产党90华诞《伟大历程》开栏语
(5)请综合以上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3分)
3.
(12分)2014年,又一个甲午年。120年前的甲午战争,是一场令近现代中国人永远无法忘却的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
——《人民日报: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2014年04月13日06版
(1)阅读材料一根据所学知识说明“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2分)。请用史实说明“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1分)
材料二:
在历史上多次制造事端对中国打响“第一枪”日本,这次是还要制造事端打响“第一枪”呢,或是制造事端逼迫中国打响“第一枪”呢?
——中新网2014年1月2日电
(2)请用20世纪30年代的两个史实说明日本在历史上多次制造事端对中国打响“第一枪”。(4分)
材料三: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3)为什么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在12月13日?(2分)
(4)请结合抗战胜利的意义谈谈为什么要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3分)
材料一:
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
——《人民日报: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2014年04月13日06版
(1)阅读材料一根据所学知识说明“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2分)。请用史实说明“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1分)
材料二:
在历史上多次制造事端对中国打响“第一枪”日本,这次是还要制造事端打响“第一枪”呢,或是制造事端逼迫中国打响“第一枪”呢?
——中新网2014年1月2日电
(2)请用20世纪30年代的两个史实说明日本在历史上多次制造事端对中国打响“第一枪”。(4分)
材料三: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3)为什么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在12月13日?(2分)
(4)请结合抗战胜利的意义谈谈为什么要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3分)
2.选择题- (共19题)
4.
祖国首都的天安门广场有一座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其基座四周镶嵌着八块汉白玉浮雕,上面记载着中国近现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第一块浮雕的内容如右图,上面显示的中国近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 B.太平天国运动 |
C.辛亥革命 | D.五四运动 |
7.
下图是近代史上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他曾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大家骂他是卖国贼;他创办过中国近代最大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有人说,他为中国的近代化做出过贡献。他是


A.曾国藩 | B.李鸿章 | C.左宗棠 | D.张之洞 |
11.
汉朝时,封建政府用马车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因此后来“公车”就成为举人进京应试的代称。“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公车上书”的发起人是
A.谭嗣同刘光第 | B.康有为梁启超 |
C.康有为康广仁 | D.梁启超谭嗣同 |
13.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历史上的壮举,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A.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
B.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C.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
D.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 |
15.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 |
B.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发挥主力军作用 |
C.运动波及全国广大地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
D.十月革命的影响 |
17.
小说《青春之歌》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在中共北平党组织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这次学生运动是
A.五四运动 | B.一二·九运动 |
C.“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 D.“五二〇”惨案 |
19.
“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中华民族奋起反抗,创造了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这个“奇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人民军队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C.中共七大召开,全党空前团结 |
D.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全民族抗战 |
20.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甲午战争后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抗战胜利后,日本驻台湾总督率部缴械投降,并在投降书上签字,从而宣告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日本侵略者在台湾的殖民统治历时
A.30年 | B.40年 | C.50年 | D.60年 |
21.
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违背民心的国民党政权倒台是历史的必然。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 B.北平和平解放 |
C.解放南京 | D.三大战役的胜利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