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调研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9454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23

1.综合题(共3题)

1.
科技兴则国兴,科技强则国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研究英国的崛起,不能忽视其文化的保守性,但也不能不看到其文化的创新性。英国文化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史实:英国是工业革命最早的国家,领先世界上所有国家,它的工业文化具有创新性;英国是第一个全球金融资本中心,它的商业文化具有创新性;英国拥有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海上力量,它的海洋和军事文化具有创新性;英国率先建立了现代意义的议会民主制度,它的政治文化具有创新性。

——摘自唐晋《大国崛起》

材料二: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三大革命互相依赖,相互之间不断起作用。……到19世纪末,科学不再处于附属的地位,他已经开始改造旧工业,甚至创造全新的工业。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材料三:军事科技的加速发展令人始料不及。在1899—1902年的第二次布尔战争中,一门5英寸口径的大炮还需要32头壮牛来牵引,到1916年,号称“陆地巡洋舰”的坦克就已经成为驰骋沙场的流动炮台……到了20世纪90年代,海湾战争中一架F

——15E重型战斗轰炸机的攻击能力,相当于140门大炮同时发射的威力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举例说明英国在生产组织管理形式上的“工业文化”的创新和政治创新分别是通过什么事件完成的?
(2)结合材料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例,谈谈其“改造”和“创造”工业方面有什么特点?
(3)结合所学,归纳两次工业革命所产生的共同影响。
(4)材料三中新式武器的使用有何影响?在当今世界,谁不重视科技,谁就会被淘汰。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2.
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发展相伴而行,并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改革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顺应时代潮流、破解社会矛盾的智慧。请你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兹依照本法令……所指示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

——《废除农奴法令摘录》

材料二:见图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指的是历史上哪两个事件?两个事件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材料三: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同时,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和改进农业。

——《关新经济政策问题的决议草案》

(2)依据材料三分析,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时写道:“其实他的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
(4)罗斯福实施新政的特点是什么?给美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5)上述国家在“历史拐点”上的“华丽转身”给我国现代化建设带来什么启示?
3.
20世纪的欧洲,浮浮沉沉,是世界的焦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一战中胜利的协約国集团为解决战争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奠定战后的和平召开了巴黎和会。

材料二:1929 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材料三: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被卷入这场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动之中。

(1)材料一的巴黎和会签订的主要条约是什么?你如何理解它“奠定了战后的和平”?
(2)材料二所说的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特点是什么?对世界政治局势产生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所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美、英、苏等国为共同对付德、日法西斯侵略,采取了什么措施?

2.选择题(共20题)

4.
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的标题最有可能是(   )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B.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C.晚清政府的挣扎与徘徊D.东西方的冲突与隔绝
5.
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分别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两者的共同点是
A.都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B.都涉及了政治制度的革新
C.都推动了本国近代化
D.都取得了成功
6.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儿童卡尔的爷爷丧生于一场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卡尔的爷爷参与的战役是
A.凡尔登战役B.萨拉托加战役C.奥斯特里茨战役D.诺曼底登陆
7.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牛顿的经典力学在科学技术上得到广泛应用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重大理论突破
C.巴尔扎克的《神曲》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D.贝多芬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对交响乐的发展和创新
8.
1894年6月,世界34个国家体育组织的代表齐聚巴黎,商讨举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并决定首届奥运会在两年后的雅典举行。当时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①电灯照得运动员休息室通明
②政府有关人员与本国运动员用笔记本电脑进行联系
③运动员可以乘飞机去参加比赛
④欧洲大陆国家的运动员可以坐火车来雅典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
“19世纪中期,美国北方工商业资本家要求保护国内市场和原料……希望废除奴隶制,增加自由劳动力;南方种植园主把棉花等原料大批销往英国,力主降低关税,保留奴隶制……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于1861年爆发南北战争。”材料说明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黑人奴隶制的存在阻碍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黑人奴隶不堪忍受压迫,奋起反抗
C.美国北方人天生正义,不能容忍非人道的奴隶制
D.美国南方人反对林肯担任总统
10.
19世纪70年代后,英法等国家开始对儿童实行义务教育,这主要是为了
A.普及大众读物
B.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
C.兴办慈善学校
D.促进工业化的发展
11.
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依斯在1918年写道:“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提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这反映了他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
A.导致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遭到重大损失
B.推动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形成
C.激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D.促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12.
1768年,英国人安东尼•培根开始从事黑人奴隶贸易。8年后,他已经赚了7.6万英镑,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这家铁厂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工业家。这一事例说明(  )
A.殖民掠夺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B.当时英国已经建立世界殖民霸权
C.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
D.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3.
1928年,胡佛在竞选美国总统时宣称:“现在,我们美国人距最终战胜贫困是如此之近,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在这方面都无法与我们相比。”结果第二年,美国就爆发了经济大危机。美国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矛盾
B.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旧贵族的冲突
D.工人阶级和资本家的对立关系
14.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指甘地)不会成功……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民永远牢记着他。”诗人如此评价甘地是因为他
①多次组织群众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②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领导印度人民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④创立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成为宝贵的思想财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
十月革命后,列宁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做的有价值的探索是(  )
A.实施新经济政策B.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
C.颁布苏联新宪法D.开展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
16.
苏德战争初期,德国的闪击战使苏联陷入不利局面。但苏联每年仍能制造出4万架飞机、3万辆坦克、12万门大炮和15万挺机枪,最终扭转劣势取得战争胜利。材料表明
A.苏联人民为二战做出巨大贡献
B.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比例失调
C.苏联实现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
D.计划体制有利于集中生产能力
17.
“……瓜分德国殖民地。条约规定剥夺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主要战胜国以‘委托统治’形式予以瓜分……”此条约内容出自
A.《九国公约》
B.《国际联盟盟约》
C.《五国条约》
D.《凡尔赛和约》
18.
在巴黎和会上,美、英两国支持日本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在华盛顿会议上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造成美、英两国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尽可能的削弱德国
B.日本在中国的扩张损害了美、英的利益
C.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了
D.肯定中国在战争中的贡献
19.
请你为下组图片确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A.战争的残酷
B.法西斯的反人类暴行
C.种族灭绝
D.“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20.
1917年5月,外交部部长米留可夫声称俄国政府“决意完全遵守我们对盟国承担的义务”,将世界大战进行到彻底胜利。这一声明使士兵和工人大为愤怒,原来政府继续战争不是它所宣传的“为了保护革命”,而是要履行沙皇政府承担下来的“义务”,实现它的侵略目标。材料表明当时俄国人民首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应是(  )
A.推翻反动政府,退出侵略战争
B.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C.推动政府改革,巩固政权
D.踊跃参军,取得战争胜利
21.
《震撼世界的十天》被誉为研究十月革命的经典文本。十月革命最“震撼世界”的是  ▲  
A.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建立
C.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D.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
22.
1933年3月美国联邦政府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组织18岁到25岁的男青年种树,建水坝,扑灭森林火灾,种植防护林。每批25万人,每期半年,由陆军协助组织,进行军事编制。这体现了新政的哪一措施?
A.指导工业B.调整农业C.整顿金融D.以工代赈
23.
唐尼·格拉克斯坦在《二战秘史》结语中写道:“关于反法西斯战争,传统的观点虽然承认官方军队和抵抗运动组织的作用同时存在……但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间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下列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凡尔赛和约》B.《慕尼黑协定》
C.《联合国家宣言》D.《联合国宪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