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美国1787年宪法经历了200多年,共有27项修正案;而我国1982年宪法却已经有31项修正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年)
第一款合众国公民的投票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曾被强迫服劳役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
第十九条修正案(1920年)
(一)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二)国会有权以适当立法实施本条。
材料二长时期的实践证明,1954年宪法是一部比较好的宪法。当然,那时以来,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1954年宪法的基础上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丰富经验,继承和发展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既考虑当前的现实,又考虑发展的前景,以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1982年宪法今后一个字都不要改,若要修改完善,最好是采取宪法修正案的方式,这是借鉴美国修改宪法的办法。自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以来,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先后四次对它的部分内容做了修改、补充,采取的都是修正案的方式。
——摘编自杨景宇《回顾彭真与1982年宪法的诞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优点和不足。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定1982年宪法的主要条件。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82年宪法及其“修正案”的主要贡献。
材料一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年)
第一款合众国公民的投票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曾被强迫服劳役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
第十九条修正案(1920年)
(一)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二)国会有权以适当立法实施本条。
材料二长时期的实践证明,1954年宪法是一部比较好的宪法。当然,那时以来,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1954年宪法的基础上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丰富经验,继承和发展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既考虑当前的现实,又考虑发展的前景,以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1982年宪法今后一个字都不要改,若要修改完善,最好是采取宪法修正案的方式,这是借鉴美国修改宪法的办法。自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以来,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先后四次对它的部分内容做了修改、补充,采取的都是修正案的方式。
——摘编自杨景宇《回顾彭真与1982年宪法的诞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优点和不足。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定1982年宪法的主要条件。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82年宪法及其“修正案”的主要贡献。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教科书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不同时期的教科书因多种因素的制约会存在许多差异。
材料一“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因为按照宪法规定,必须有一定财产的人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最高法院曾多次帮助美国资本家,宣布工人罢工为非法,残酷地镇压革命的工人。……这部宪法(1787年宪法)保障了美国有产阶级的利益,它可耻地保存奴隶制度,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它所宣布的‘自由’为的是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实为剥削的自由”。
教科书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不同时期的教科书因多种因素的制约会存在许多差异。
材料一“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因为按照宪法规定,必须有一定财产的人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最高法院曾多次帮助美国资本家,宣布工人罢工为非法,残酷地镇压革命的工人。……这部宪法(1787年宪法)保障了美国有产阶级的利益,它可耻地保存奴隶制度,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它所宣布的‘自由’为的是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实为剥削的自由”。
——摘自《世界近现代史》(高级中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上册
材料二“美国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法。美国开国元勋们的初衷并非设计一个完美无缺的国家制度,他们当时关心的是如何建立一个有效但又受到约束的政府,以挽救危机中的邦联。1787年宪法……因此带有一些明显缺陷。例如,在奴隶制问题上,虽然宪法明确阐明了主权在民原则,但在宪法批准后,只是拥有一定财产的白人男性才有选举权”。——摘自《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对美国政治制度态度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2.单选题- (共16题)
3.
1807年,德意志邦国之一的普鲁士进行了农奴制改革,率先踏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其他一些邦国也相继进行了类似改革。1834年,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宣告成立,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德意志的工业化进程由此开始。材料说明德意志工业化启动特点是
A.用国民经济军事化带动工业发展 |
B.政府推行改革为工业化创造条件 |
C.主要依靠对外扩张进行资本积累 |
D.德意志的统一促进了工业化启动 |
4.
1864年美国通过宪法第13条修正案,第一款规定:“苦役或强迫劳役,除用以惩罚依法判刑的罪犯之外,不得在合众国境内或受合众国管辖之任何地方存在。”第二款规定:“国会有权以适当立法实施本条。”该修正案
A.说明北方在内战中处于优势 |
B.使联邦政府的权力得到加强 |
C.表明三权分立的局面被打破 |
D.证实美国不存在苦役或劳役 |
5.
“首相是由皇帝任命的帝国最高行政长官,帝国首相依照皇帝的旨意并以皇帝的名义领导全国的行政管理工作。根据一项宪法修正案的规定,皇帝批准的一切法案必须有首相的副署才能生效。”这表明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
A.实行责任内阁制 |
B.首相掌握帝国实权 |
C.确立了君主专制政体 |
D.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
6.
独立战争胜利后的6年,法定建国日的13年后,美国宪法的前一部分才被通过、美国政府才开始工作。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没有真正取得民族独立 |
B.联邦制使中央政府缺乏集权 |
C.美国国内多种势力利益迥异 |
D.美国国内政治派别间的妥协 |
8.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的不同时期制定了若干方针政策和纲领性决策,对中国革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下列决策不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是
A.中共一大的奋斗目标 |
B.中共二大的奋斗目标 |
C.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
D.中共七大的建国方针 |
9.
“中国同盟会领导和发动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然而同盟会在执政的3个月中出现了缺乏严格的组织、漠视民众、争夺权势、腐化堕落、丧失革命理想等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执政的社会基础薄弱 |
B.同盟会失去革命领导核心 |
C.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
D.同盟会丧失革命的先进性 |
10.
“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眼的民族,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这场灾难发生在
A.鸦片战争时期 |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
12.
1927年8月20日,***在代表中共湖南省委致中央的信中说,“中国客观上早已到了1917年”,“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工农兵苏维埃完全与客观环境适合,我们此刻应有决心立即在粤湘鄂赣四省建立工农兵政权;此政权既建设,必且迅速的取得全国之胜利”。据此可知
A.该信件应写于湘赣边秋收起义以后 |
B.该信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C.***对八七会议的决策有所突破 |
D.***的主张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 |
13.
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断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这表明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B.他认清了当前中国的国情 |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
D.中共党内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认识不一致 |
14.
某大科学家写了60年日记,对20世纪的重大事件多有记载,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记载是
A. 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沈阳,解放军即入城
B. 解放军入北京城
C. 国民党军放弃徐州
D. 解放军三千人在江阴渡江
A. 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沈阳,解放军即入城
B. 解放军入北京城
C. 国民党军放弃徐州
D. 解放军三千人在江阴渡江
15.
“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这首改编的《回乡偶书》说明
A.台湾当局完全认同“一国两制” |
B.两岸关系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 |
C.“九二共识”已经达成 |
D.两岸关系出现彻底的突破 |
17.
“不管是文明的什么组成部分——民族或文化特征——只要一进入中国,它们就都并入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方式的哺育。”下列选项,不能论证该观点的是
A.拜上帝会 |
B.中山装 |
C.***思想 |
D.一国两制 |
18.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其主要含义是
A.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 |
B.重点发展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
C.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
D.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
3.选择题- (共4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