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实验中学中考第四次模拟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94453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6/11/1

1.综合题(共4题)

1.
材料分析题
梦想是最令人心动的旋律,又是最引人奋进的动力。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团结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更崇高。行走在复兴之路上,中国的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国的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的明天,直挂云帆济沧海。
探究一:古代交往篇
(1)2015年,我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西汉时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突出贡献的是哪位人物?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主要作用?
(2)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在唐与天竺频繁交往中,最杰出的使者是哪位高僧?其主要事迹
探究二:近代探索篇
(3)在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强国之路的探索。以学习西方技术为内容而进行的是哪次探索活动?此探索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4)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中国人进行的艰难探索。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新文化运动中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哪两面大旗?
探究三:现代复兴篇
(5)1978年底,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次会议在经济领域做出了哪一决策?
(6)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的是什么理论?
2.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结合所学与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开天辟地的大事”指的是哪次重要会议?
材料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材料二“共产党一心救中国”的奋斗中,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起义在哪座城市爆发?创建了中国革命道路是什么?
材料三:在长达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仅捍卫了民族尊严,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3)根据材料三中请列举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抗击日军侵略的战役各一例?(4分)
材料四:(鼓舞人心的数据)
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
世界排名
1978年
3642亿元
第15名
1990年
18668亿元
第10名
2000年
99215亿元
第6名
2010年
362181亿元
第2名
 
(4)据材料四,我国取得如此成就得益于哪一位领导人?怎样评价这位领导人?
3.
科技进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巩固与扩大,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产生的强大推动力逐渐使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和货物可以借助多种快捷便利的方式在世界各地之间流动,信息的传递也变得非常容易。
——摘自高中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1)在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有哪些有利于人和货物在世界流通的交通工具问世,请各举一例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哪一项发明,使“信息的传递也变得非常容易”?
材料二: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3月3日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根据该法令的条款,所有农奴都被宣布为自由的,农奴耕种的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进行分配……作为回报,农民必须交纳49年的赎地费以偿还政府。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
材料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在叛乱各州,奴隶从现在也就是1863年1月1日起成为自由人并可应征入伍。
——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3)材料三中的宣言与哪个事件有关?你如何评价该事件?
材料四: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
 
美国
德国
日本
世界
外貌缩减
46.2%
40.6%
8.4%
1∕3
工业下降
70%
69.1%
50%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476万
300万
近3000万
 
(4)面对上述经济状况,美国、德国和日本是如何应对的?有人说,美国的应对措施改变了美国政府和美国经济的关系,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出这种新的关系。
4.
2015年12月25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至今先后有57个成员国同意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世界历史上曾诞生过不少类似这样的区域间或国际性组织。结合所学与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三
(1)材料一中在此宣言引领下成立了什么组织?
(2)根据材料二,请写出此组织的名称。历史上决定成立该组织的是哪次会议?
(3)材料三图片反应的是哪一组织?该组织有何地位?
(4)结合所学,请写出材料四所述这一国际组织的名称。此组织的成立反应当今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2.选择题(共14题)

5.
我国历代政府历来重视民族团结和注重对边疆的有效管理。下列行政或军事机构管辖的地区是

A. 西藏    B. 东北
C. 新疆    D. 台湾
6.
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200多万斤鸦片,在海滩当众销毁。这一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园
C.鸦片战争
D.义和团运动
7.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的企业是
A.安庆内军械所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D.湖北织布局
8.
95年前,一群青年学生发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怒吼,掀起了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B.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9.
“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C.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D.全国性内战的开始
10.
下图体现当时我国()
A.优先发展农业B.优先发展重工业
C.优先发展运输邮电D.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11.
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一五计划”的开始
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文化大革命”结束
12.
从1985年起,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改革的企业是(   )
A.乡镇企业B.私营企业C.国有企业D.中外合资企业
13.
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A.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C.坚持不使用武力的原则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14.
“种姓”一词在梵文中叫“瓦尔那”,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这种制度反映了古代哪一文明的社会状况
A.古代印度B.古代希腊C.古代埃及D.古巴比伦
15.
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
A.古代印度人B.古代罗马人
C.古代埃及人D.古代阿拉伯人
16.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这表明,英国建立的政治体制是()
A.君主专制B.君主立宪制
C.总统制D.联邦制
17.
马克思说:“南北之间的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仔细观察下图,美国南北矛盾的焦点()
A.国内市场问题B.关税问题
C.奴隶制存废问题D.生产原料问题
18.
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苏联解体;②纳米比亚独立;③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收回;④欧洲联盟的建立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④②①③D.②①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