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品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的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年,中国的发展大大的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倍受列强欺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11月19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对应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三次侵华战争。写出这三次战争的名称,以及在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
(2)在侵略者的炮口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请列举出来。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哪一条约?赔款数额最大的是哪一个条约?
(3)材料二中,清朝晚期中国的落后,与清朝实行的什么政策有关?与西方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的落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矛盾空前尖锐,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这一历史时期,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事例三个。
(5)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我们从前辈身上学习和继承的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有哪些?
材料一:

材料二: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品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的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年,中国的发展大大的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倍受列强欺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11月19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对应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三次侵华战争。写出这三次战争的名称,以及在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
(2)在侵略者的炮口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请列举出来。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哪一条约?赔款数额最大的是哪一个条约?
(3)材料二中,清朝晚期中国的落后,与清朝实行的什么政策有关?与西方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的落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矛盾空前尖锐,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这一历史时期,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事例三个。
(5)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我们从前辈身上学习和继承的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有哪些?
2.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主要是指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
材料一:中国近代化艰难探索路

材料二: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历史事件发展进程图,分别写出A、B两处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并举出D处相关历史事件的内容。(任意1点即可)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C处对应的历史事件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
(3)根据材料二,请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没有完全成功的原因。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主要是指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
材料一:中国近代化艰难探索路

材料二: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历史事件发展进程图,分别写出A、B两处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并举出D处相关历史事件的内容。(任意1点即可)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C处对应的历史事件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
(3)根据材料二,请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没有完全成功的原因。
2.选择题- (共17题)
3.
下列关于清政府收复新疆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采用“先南后北,缓进急战”的策略 |
B.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俄国割占了中国西部的一块领土并索取了大量赔款 |
C.1878年,清政府收复了整个新疆 |
D.收复新疆后,清政府在新疆设立驻藏大臣进行有效管理 |
4.
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 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 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A.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 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 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7.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这副气壮山河的对联,是左宗棠对自己的勉励,也是他一生的写照。下列事件与左宗棠密切相关的是
A.抗击华尔的洋枪队 | B.参与签订《南京条约》 |
C.最早发起维新变法运动 | D.19世纪70年代收复新疆 |
8.
“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西域,为翠竹第一功臣,此左宗棠也。”材料称赞左宗棠为“民族功臣”的依据是()
A.抗击倭寇,平定东南沿海倭患 |
B.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
C.收缴鸦片,虎门销烟 |
D.痛击阿古柏,收复新疆 |
9.
蒋廷黻把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形容为“引狼入室”,其中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扩大资本输出尤为突出。这与《马关条约》的哪项条款相关
A. 增辟通商口岸
B.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 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D.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A. 增辟通商口岸
B.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 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D.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10.
下列有关《辛丑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A.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B.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A.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B.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1.
在某个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帝国主义分子写了一幅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其他帝国主义分子听后连声叫绝,并发出阵阵狂笑。一位中方官员站起来,对了一幅下联:“魑魅魍魉(注:四种鬼怪),四小鬼鬼鬼犯边。”请问此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望厦条约》 |
C.《黄埔条约》 | D.《辛丑条约》 |
12.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正确的应当是
A.洋务运动一无是处 |
B.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
C.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 |
D.洋务运动劳而无功 |
13.
2012年以来,中国海监巡航编队在南海海域进行正常的巡航执法活动,依法维护中国海洋权益。近代以来,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一直成为国人的梦想并为之苦苦求索。中国海军近代化开始于下列哪一时期?
A.洋务运动 | B.维新变法运动 | C.辛亥革命 | D.新中国成立后 |
15.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祝寿,进贡一辆汽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史实从本质上说明了( )
A.慈禧的盲目自大 |
B.袁世凯送礼忽视了中国国情 |
C.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 |
D.中国开始接纳西方的物质文明 |
16.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则是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洋务运动 |
B.维新变法运动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18.
在历史学习中,图片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请你根据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A.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
B.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侵略 |
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
D.改革——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