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1100多年中,它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2)材料二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谁?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件。
(3)结合材料说明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以上大国关系的变化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 一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1100多年中,它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大国崛起》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同盟内部因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热战”被“冷战”所取代。——《全球通史》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大国崛起》
(1)材料一中“相逢一笑泯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2)材料二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谁?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件。
(3)结合材料说明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以上大国关系的变化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后发挥的作用。
材料一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二 清政府中,一些洋务派官员提出自行设厂进行纺织的建议,以作为富国的一项措施。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在致两江总督沈葆桢的信中说:英国洋布入中土,每年售银三千数百万,实为耗财之大端。既已家喻户晓,无从禁制。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1878年,在李鸿章和沈葆桢的授意下,候补道彭汝琮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的第一个大型的棉纺织厂。——上海机器织布局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后发挥的作用。
2.单选题- (共18题)
3.
《世界文明史》指出:“联邦宪法(即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们在殷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
B.建立了民主共和制 |
C.确立了分权制衡的权力结构 |
D.确立了责任制内阁 |
4.
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皇帝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而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总统权力不仅受到议会的制约,还受到内阁部长们的制约。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 法国政治制度优于德国
B. 法德两国面临的任务不同
C. 德国仍实行封建专制统治
D. 法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国
A. 法国政治制度优于德国
B. 法德两国面临的任务不同
C. 德国仍实行封建专制统治
D. 法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国
7.
1901年本应是一个迎接新世纪的喜庆之年,但是对中国人民来说,却是一个极为黑暗痛苦之年,因为这一年
A. 八国联军开始侵华,中国人民经历了一场劫难
B. 中国被迫割地、赔款,领土和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C. 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D.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
A. 八国联军开始侵华,中国人民经历了一场劫难
B. 中国被迫割地、赔款,领土和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C. 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D.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
8.
中共的壮大与一座山的名字紧紧相连,这就是被称为“革命摇篮”的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井冈山创造了数个“第一”。下列判断不准确的是 ( )
A. 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道路的起点
B. 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 在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 开展了中国第一次土地革命运动
A. 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道路的起点
B. 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 在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 开展了中国第一次土地革命运动
9.
《彭德怀自述》在谈到一次战役胜利意义时这样写到:“对于揭露日、蒋各项欺骗宣传是有利和有力的,对于积蓄力量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当时还不给敌伪以必须和可能的打击,根据地就会成为游击区;我们就不会有近百万正规军,二百万基于民兵,和广阔的解放区作为解放战争的战场,给进犯的蒋军以适时的打击。”这一战役是指( )
A. 太原会战 B. 枣宜会战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A. 太原会战 B. 枣宜会战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10.
据统计,2014年人民法院和检察院以坚决果断的态度依法纠正12起重大的冤假错案,原案犯多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改判无罪。这从本质上表明新时期我国
A. 坚决纠正冤假错案
B. 法制建设日益完善
C. 严格司法审判程序
D. 司法过程贯彻民主
A. 坚决纠正冤假错案
B. 法制建设日益完善
C. 严格司法审判程序
D. 司法过程贯彻民主
11.
“我们希望民主战胜独裁,希望核武器不落入危险人物手中,但是我们不像1947年那样感到明显的安全威胁”。(引自美国某报。)其中“感到明显的安全威胁”指
A. 二战后,美苏由合作转为对抗
B. 日本的崛起
C. 欧共体的建立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A. 二战后,美苏由合作转为对抗
B. 日本的崛起
C. 欧共体的建立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12.
1945年4月,斯大林对南斯拉夫共产党代表团说:“这次战争(“二战”)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材料表明苏联
A. 推行大国沙文主义与利己主义
B. 加强“华约”国家团结对抗西方
C. 在东欧推行社会主义制度
D. 与美国关系破裂,由合作走向全面对抗
A. 推行大国沙文主义与利己主义
B. 加强“华约”国家团结对抗西方
C. 在东欧推行社会主义制度
D. 与美国关系破裂,由合作走向全面对抗
13.
1919年初,苏维埃政权颁布了有关余粮收集制的法令,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全部余粮按国家的规定价格交售给国家。下面是对实施这一法令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苏维埃政权为集中全国财力物力战胜敌人采取的措施
②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发展
③在当时所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
④一直实行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
①是苏维埃政权为集中全国财力物力战胜敌人采取的措施
②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发展
③在当时所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
④一直实行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③ |
D.②③④ |
14.
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政策是
A.新经济政策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
D.实行工业化政策 |
17.
唐朝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C. 田园生活自然悠闲
D. 男女分工明确
A.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C. 田园生活自然悠闲
D. 男女分工明确
18.
西方学者李普曼在其《道德序论》中指出:“在近代,人们已发明了作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了作出发现的方法。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过程。”这说明
A. 生产经验的积累推动了技术的进步
B. 科学理论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的革命
C. 工业革命主要是生产方法的革命
D. 科技革命是一个系统工程
A. 生产经验的积累推动了技术的进步
B. 科学理论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的革命
C. 工业革命主要是生产方法的革命
D. 科技革命是一个系统工程
19.
下面哪一句歌谣不能反映图片所描绘的那个时代 ( )。


A.“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 |
B.“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两只巨手提江河,霎时挂在高山尖。” |
C.“农业科技威力大,脱贫致富好办法,就凭书上一句话,牛马它把双驹下。” |
D.“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
20.
有人以“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来形容1948年以来的英国国民。这主要是突出英国是一个福利国家。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缓解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
B.扩大了社会消费,提高了人们工作积极性 |
C.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
D.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
3.选择题- (共4题)
21.如图所示为M10膨胀螺栓示意图。安装膨胀螺栓需要以下环节;
①选择一个与膨胀的胀紧管相同直径的钻头,安装在电钻上
②把膨胀螺栓套件一起放入孔内
③在墙壁钻孔
④依次放入弹簧垫圈与螺帽,并将螺帽拧紧
⑤取出弹簧垫圈与螺帽,并将平垫物件对准螺栓装上
请分析膨胀螺栓安装流程,正确的应该是( )
22.如图所示为M10膨胀螺栓示意图。安装膨胀螺栓需要以下环节;
①选择一个与膨胀的胀紧管相同直径的钻头,安装在电钻上
②把膨胀螺栓套件一起放入孔内
③在墙壁钻孔
④依次放入弹簧垫圈与螺帽,并将螺帽拧紧
⑤取出弹簧垫圈与螺帽,并将平垫物件对准螺栓装上
请分析膨胀螺栓安装流程,正确的应该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