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材料分析题(共14分)
材料一: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材料二:“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当旧中国这种与外界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
材料三:

材料四:2015年年初,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在访华中,宣布加强阿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签署一系列协议,却遭到国内一些人批评。但她说,批评中国的人“愚蠢且思维狭隘”,我们怎么能不理拥有13亿人口、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家呢?
——新华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革命”是哪场革命?这场革命在陆路交通领域上的突出成就是发明了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与外界完全隔离是因为当时清政府实行怎样的政策?英国“迫使天朝帝国(中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的暴力是什么事件?(3分)
(3)材料三的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说一说这一历史事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4)材料四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你觉得我国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应对这一趋势?(4分)
材料一: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材料二:“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当旧中国这种与外界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
材料三:

材料四:2015年年初,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在访华中,宣布加强阿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签署一系列协议,却遭到国内一些人批评。但她说,批评中国的人“愚蠢且思维狭隘”,我们怎么能不理拥有13亿人口、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家呢?
——新华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革命”是哪场革命?这场革命在陆路交通领域上的突出成就是发明了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与外界完全隔离是因为当时清政府实行怎样的政策?英国“迫使天朝帝国(中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的暴力是什么事件?(3分)
(3)材料三的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说一说这一历史事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4)材料四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你觉得我国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应对这一趋势?(4分)
2.简答题- (共1题)
2.
简答题(共14分)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发展经历了四次巨大的社会转型,第一次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是通过长时间的变法运动实现的。第二次发生在晚清民国时期,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探索资本主义道路。第三次发生在新中国初期,主要是通过政治建设和社会改造实现的。第四次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请回答:
(1)请写出第一次社会转型中影响最大、效果最显著的变法运动的名称。(2分)
(2)请写出第二次社会转型中“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探索资本主义道路”的两个典型事例?(4分)
(3)第三次社会转型中的社会改造涉及哪三个方面?(3分)
(4)第四次社会转型时期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人是谁?请用一句话对他进行评价。(5分)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发展经历了四次巨大的社会转型,第一次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是通过长时间的变法运动实现的。第二次发生在晚清民国时期,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探索资本主义道路。第三次发生在新中国初期,主要是通过政治建设和社会改造实现的。第四次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请回答:
(1)请写出第一次社会转型中影响最大、效果最显著的变法运动的名称。(2分)
(2)请写出第二次社会转型中“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探索资本主义道路”的两个典型事例?(4分)
(3)第三次社会转型中的社会改造涉及哪三个方面?(3分)
(4)第四次社会转型时期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人是谁?请用一句话对他进行评价。(5分)
3.选择题- (共20题)
3.
清宫大戏《甄嬛传》红遍全国。它通过许多虚构的情节,将视皇权为一切之上的雍正帝演绎得栩栩如生。翻开历史,下列最能体现这一形象的真实历史细节是()
A.处死丞相胡惟庸,六部听命于皇帝 |
B.命令锦衣卫监控大臣言行 |
C.设伊犁将军,自称“十全老人” |
D.设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 |
9.
在广州参加“广东省农村教师置换培训华南师范大学初中历史班”的老师们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进行了考察。他们考察的学校创立于()
A.国民大革命时期 | B.土地革命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10.
周恩来在国民大革命时期曾经来过揭西,参与指挥过棉湖战役和河婆战役,在揭西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下列与周恩来无关的是()
A.在黄埔军校任职 |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 D.发动文化大革命 |
15.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尽管不愿看见香港回归中国,但她仍然称赞邓小平的构想是“最富天才的创见”。这一“天才的创见”是指(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B.“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
C.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
19.
某校九年级(1)班准备开展以“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张静同学确定了下列研究题目,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 B.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
C.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 D.一超多强与多极化趋势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简答题:(1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