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荷泽北师大2016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第第23课文化教育的进步 同步练习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4207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2/21

1.综合题(共2题)

1.
材料分析题
近代中国教育变革,是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写道:“先生(康有为)以为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迫)于教育。”
材料二严复在《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1906年)中说:“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的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材料三《北京政府教育部法令(1920年)》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
(1)材料一中康有为对发展教育持什么态度?简述“百日维新”在教育方面的措施。
(2)材料二中“此事”指什么?与此同时,哪一出版机构以编印新式教科书为主,为近代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
(3)在新文化运动中,谁主张用白话文替代文言文?对此,陈独秀提出什么主张?结合“法令”内容,指出这些主张对近代教育的作用。
(4)综合上述中国近代教育的变革历程,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2.
   材料一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

——《申报》创刊词

材料二

(1)材料一表明哪些主要内容列入《申报》登载范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报》的历史地位。
(2)《申报》和商务印书馆都创办于哪一地点?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近代新闻出版事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选择题(共12题)

3.
清末读书人张一山一直以来以参加科举、考取功名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而从哪一年开始他的这个奋斗目标却再也无法实现了?(    )
A.1840年B.1895年C.1905年D.1912年
4.
科举考试随着近代教育制度的出台而告结束,但是有这样一个过渡时期,即科举考试和近代高等学府同时并存的时期,这一时期是
A.戊戌变法时期
B.甲午战争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5.
当今出版《新华字典》等工具书的商务印书馆创办于19世纪
A.60年代B.70年代C.80年D.90年代
6.
如图是北京大学的校徽,在中国近代史上,北大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与“五四运动”的发祥地,也是多种政治思潮和社会理想在中国最早传播地。它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创办于
A.1895年
B.1898年
C.1905年
D.1911年
7.
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把整个学程分为三个阶段
①学前教育
②初等教育
③中等教育
④高等教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
下图是我国早期的报纸。通过当时这份报纸,我们可能看到的新闻内容有

①谭嗣同英勇就义
②鸦片战争爆发
③《马关条约》签订
④辛亥革命成功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9.
下列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②科举制度的废除
③《申报》的创办
④《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①②
D.③②④①
10.
下列各项内容,属于中国近代化起步在教育方面的体现的有
①京师大学堂
②安庆内军械所
③江南制造总局
④废除科举制度
⑤兴办新式学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11.
刊登新闻,发表对时事政治的评论,内容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堪称中国大众传媒先驱的是
A.《民报》
B.《申报》
C.《新青年》
D.《时务报》
12.
下图是山西举人刘大鹏在光绪三十一年(注:光绪元年为1875年)某天的日记,其中部分字迹印刷不清。这部分字迹应是
A.兴办洋务B.兴办学堂C.停止科考D.结束帝制
13.
照片是记录历史的方式之一,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下图的照片可以用于考证
A.“师夷长技”思想的形成
B.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C.大生纱厂的兴衰
D.黄埔军校的创建
14.
2016年4月12日,在伦敦总部举行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发布仪式上,吉尼斯世界纪录全球高级副总裁正式确认,下图所示的工具书是世界上“最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这反映了

①中外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
②英语具有持久的魅力
③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④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A.①③④B.①②③④
C.②④D.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